作爲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武則天在年老之時面臨着一個重大的決定,那就是皇位的繼承人。由於之前沒有過女性做皇帝的先例,所以武則天一度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侄子武承嗣,讓大周的政權得以延續。但是經過了一番考慮之後,武則天還是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李顯、還政於李家。

一心想要開創自己的千秋偉業的武則天爲何放棄了成爲“開國皇帝”的機會,而把江山還給李家呢?

誠然如果把皇位傳給武承嗣,那麼武氏大周將有可能取代大唐成爲又一個偉大的封建王朝,而武則天也將成爲大周的開國皇帝。但是最終因爲狄仁傑的一句話,武則天打消了自己傳位於武承嗣的念頭。

據《資治通鑑》載:“狄仁傑每從容言於太后曰:‘文皇帝櫛風沐雨,親冒鋒鏑,以定天下,傳之子孫。太帝以二子託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無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爲天子而祔姑於廟者也’。”在武則天搖擺不定的情況下,狄仁傑先是跟武則天敘說高宗皇帝與她的夫妻之情,緊接着說出了那句“侄子與兒子誰更親,誰會給自己供奉於太廟祭拜”。正是這句話最終打動了武則天,讓他決定召回自己被貶在外的兒子李顯。

李顯回京之後,並沒有當即被立爲太子。後來武則天做了一個夢,夢見了大鸚鵡兩翼都斷了。狄仁傑趁機給武則天解夢說:“武者,陛下之姓,兩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則兩翼振矣”。聽了這句話之後,武則天便沒有了把太子之位傳給武家子嗣的想法,而是將太子之位給了李顯。

當然除了狄仁傑的話讓武則天觸動之外,更重要的還是武則天晚年感到滿朝大臣恢復李唐的決心。在武則天大權獨攬的時候,滿朝大臣對於她的稱帝、改國號都無能爲力,讓這羣忠於李唐的大臣們在朝爲官的唯一信念就是他們知道武則天百年之後,皇位還會回到她的兒子(也是李唐子嗣)手中。

等到了武則天年老體衰後,對朝局已經逐漸失控,特別是當她提出要把皇位傳給武氏子嗣之後,滿朝文武都義憤填膺,私底下暗流湧動。如果此時硬是把皇位傳給了武氏子嗣,難保這羣滿朝文武會像當年西漢皇室、文武百官對待呂雉的呂氏宗親那樣對付自己的武氏宗親。想到了這點之後,武則天就更不敢把皇位傳給武氏子嗣了。

事實上,後來的張柬之聯合李顯發動的神龍政變恰恰印證了武則天的這一推測。在張柬之等人的兵諫之下,一代女皇武則天黯然退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