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漢絕

  殲-20在這屆珠海航展的表現可謂是十分亮眼,無論是令人歎爲觀止的高機動動作,還是現代感十足的新式隱身迷彩,都讓人大飽口福,國內也是爭相。但是,並不是所有都是積極的,例如臺認爲殲-20於珠海航展的表現時,就在不擇手段的抹黑殲-20的性能,甚至還將殲-20渦流所產生的白色水霧詆譭爲機身漆皮大面積脫落、刮膩子和“拉煙”掩蓋發動機缺陷。

  珠海屬於近海城市,環境相對溼潤。因此,平常軍機表演中很難觀察到的渦流在這種環境下,會因爲水蒸氣密度的原因,變得異常明顯。與此同時,殲-20擁有十分優異的上反鴨翼和邊條翼設計,而這種氣動設計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給主翼提供更強的渦流以提升戰機升力係數。所以,在這次的珠海航展上,殲-20才能在不安裝拉煙裝置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拉出效果和殲-10表演機相似的白色氣霧。

  這種白色渦流的意義不僅能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更多方面,這種可見渦流將直觀提供大量的信息以幫助人們品鑑殲-20的氣動設計。要知道,好的渦流有助於戰機進行超音速飛行並提升戰機升力係數,因此,各國設計師都在儘可能的通過優異的氣動設計來產生更多對飛行有利的渦流。理論上,在環境水分飽和時,所有飛機的翼間都會產生渦流,然而真正要發揮渦流的作用,還是要通過鴨翼和邊條翼設計。

  目前,擁有先進氣動的戰機通常只有4道渦流,既在翼間產生渦流的前提下,再採取鴨翼設計或邊條翼設計以增加渦流效果。但是,過高或過低的鴨翼都會造成渦流無效果或者形成較大阻力影響飛行,因此美俄新一代五代機戰機都選擇了更容易產生渦流效果的邊條翼設計而不是得失難以平衡的鴨翼設計。而殲-20的設計師則完美的解決了鴨翼-邊條翼-主翼之間的氣動衝突,使殲-20可以拉出6條渦流,而這也將極大的提升殲-20的超音速性能、升力係數和升阻比。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此次航展的另一個明星-殲10戰機,雖然兩款戰機擁有相似的設計,但由於前者鴨翼設計的不成熟,可以很明顯的發現殲-10在航展上的渦流效果遠遠不如殲-20。此次臺媒詆譭殲-20而不是對殲-10口筆伐誅,恐怕也是因爲看到了殲-20在氣動上的巨大進步。而在未來,隨着殲-20的性能被進一步展現,恐怕類似的標題和詆譭還會更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