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待本片,一定会觉得这是一部承载着宣传意义的电影,但是这个放在当时,可以说是与国内的曾经的战争片完全契合的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电影,作为二战题材的就经典影片,本片对于国内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战争片都有着启示意义。

当我们谈论老电影的时候,我们在说哪些片子呢?《地道战》、《平原游击队》、《上甘岭》或者《英雄儿女》。

这些电影无一例外,大都承载着我们对于一个年代的回忆。而那个年代应该被铭记在国人的心里。

对于任何一个喜欢电影的朋友来说,战争片是一个逃不开的影片类型,尤其是很多老电影中,战争片占据了绝大多数的位置。

而对于国人而言,在过去,我们谈论的老电影不仅仅是国内的战争片,很多老一辈他们在小时候,是可以经常观看到国外的影片的,虽然这些影片基本上都是战争片。

但总有一部会作为经典永流传,比方说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影片。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电影,作为二战题材的就经典影片,本片对于国内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战争片都有着启示意义。

当然,作为同样的题材电影,本片与国内同时间段的影片相比较也有着诸多的雷同。

总之一句话,这是一部可以留在影史上的作品,即使它曾经承载着宣传的作用。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主要讲的是二战时期,萨拉热窝民间组织反法西斯战士瓦尔特人在当地与德国纳粹斗智斗勇的故事,本片共分为假扮、牺牲、揭秘、斗争几个部分。

通过对瓦尔特本人的直接描写以及对德国纳粹的公允刻画,歌颂了二战后期,在敌后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反法西斯人民的伟大精神。

同时对于那些企图投降敌人苟且偷生的特务间谍们给予警醒。

怎么样?这部电影看上去是不是非常的正能量。

不过大家一定不要忽视,这部电影的年代意义。

对于国人来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能接触到这样的的作品本身就已经很不容易。在特殊的时代,我们身边能有的仅仅是特殊意义的影片.

而本片能在国内大范围内公映,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本片的主题与国内曾经的抗日环境是有契合点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同时本片能被大家所熟知,还在于它的经典和优秀。

如果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待本片,一定会觉得这是一部承载着宣传意义的电影,但是这个放在当时,可以说是与国内的曾经的战争片完全契合的了。

而南斯拉夫作为曾经的国际共产主义阵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而国内观众对其的了解少之又少,但是通过本片之后,大家对于这个国家的了解就更加的深刻了。

说到与国内战争片同样的特色问题,大体上我们可以这样捋一捋。

本片不论是台词还是主题的设立,以及人物的设定和故事的曲折度来看,基本上与国内的很多同时期战争题材电影高度吻合。

虽然这种吻合一定意义上源于当时国内与苏联亲近的情况下,电影产业也是那样看齐。

首先说题材,本片的题材自然是英雄主义,可能大家对于这样的设定很不感冒,但是细想一下,其实很多很多的影片,尤其是战争影片中常用的设定都是英雄主义。

可能好莱坞的那种英雄主义大家愿意接受,但是东方阵营中的英雄主义大家喜欢打上问号。

这个是由于价值观取向产生的差异,这点不谈,大家可以继续看。

其次就是反法西斯阵营中的勇于牺牲的人民。这一个角色的代表人物,在本片中我们看到的就是钟表店的老板。

而在国产电影中看到的人物最知名的莫过于刘胡兰。

在太平盛世,大家一定不能理解刘胡兰的牺牲精神,但是在战争时期,正是由于这样的国民,我们才能迎来和平。

第三点是敌人与英雄的斗智斗勇。

敲重点了,这里的敌人可不是抗日神剧中的傻子,而是真正的具有着狡诈渗透能力的大兵。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那个假扮瓦尔特的敌人一点也不杀,他利用游击队员们对于瓦尔特的不熟悉屡次得手。

人民群众中间的那些反抗力量一次次遭受重创。

而这样的情景,是普通的抗日神剧中不具备的,这也造就了本片最终在那个年代成为经典。

最后一点自然是对于敌人的后方进行重创。

每一部主打敌后斗争的电影总是绕不开敌后斗争的残酷性,这种残酷性体现在影片中就是对那一火车皮的石油进行毁坏。

表面上看是他们毁坏了石油,实际上是阻碍了前方战线上的敌人的进攻,这一点也突出了敌后斗争的重要性。

本片中的这些点也成为了今后很多宣传性的电影中必不可少的桥段,除此之外,本片中的经典台词络绎不绝。

比如说“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啊,暴风雨就要来了”、“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等等。

对于国内观众来说,这些台词早已经从耳熟能详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

虽然本片带有着浓重的宣传色彩以及无实物表演成分,但经典依旧是毋庸置疑的。毕竟,只有经典,才能永远的留存在观众心中。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