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馬六甲皇京港項目被指涉及支付問題,填海工程目前已宣告暫停。據瞭解,工程將暫時停工三個月,部分無法獲得工資的中國員工被遣送回國,一些當地員工也被辭退。

  據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引述消息稱,受到牽連的包括承建商、建材供應商和船務公司。據悉,除了支付問題,發展商也必須解決土地及一些準證的問題,目前承包商正與發展商進行協商,並給予三個月的時間處理相關問題,以便儘快復工。

  消息指出,中資的皇京港(Melaka Gateway)項目第一島填海工程於10月18日開始停工,至今已超過20天,一些中國員工因爲被拖欠薪資目前已選擇回國,至於部分當地員工則被辭退。

  據悉,有逾200人受影響,也有一些中國員工仍留下來追討薪資,但人數不多。

  據瞭解,皇京港項目是採用項目過程前融資(FEPC)的承包方式進行,即工程總承包商按照合約,承擔工程、採購以及施工等工作,並且爲業主提供項目融資,這意味着總承包商必須融資,以進行工程。

  消息表示,皇京港工程發展商是採取先建後付的方式,承包商唯有預先墊着費用,不過隨着發展商拖欠承包商高達數千萬令吉的費用已久,一些次承包商已採取法律行動,追討拖欠的款項。

  此外,也有船務公司反映面對被拖欠運輸費的問題,長達七八個月,所拖欠的費用高達2000萬令吉(約660萬新元),雖然該公司不斷地追討欠款,卻沒有下文,因此已暫停運輸工作長達一個月。

  消息表示,該船務公司已完成了工作,但卻被拖欠款項已久,因此該公司也不排除採取法律程序,追討欠款。

  發展商內部消息指出,主要因爲面對政府政策不明朗,導致皇京港的工程放緩,給人停工的感覺。

  據瞭解, 引發停工揣測的原因主要是新政府在決策上不明確,朝令夕改,造成承包商也放慢腳步,保持觀望的態度。根據消息,中國承包商必須完成填土工程,根據先做後付,配合其他設施,發展商才支付承包商的工程費。

  希盟政府自509執政後,首相馬哈迪喊停東海岸鐵路項目,也叫停了沙巴和馬六甲的天然氣輸送管項目,但沒有提到馬六甲皇京港項目。

  不過經濟事務部長阿茲敏9月告訴媒體,他認爲,馬六甲皇京港對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有利。

  皇京港在馬六甲海峽中段,位於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間的馬六甲市,距離首都吉隆坡不到150公里,是一項巨型綜合發展計劃,也是國陣政府執政時期所批准的項目,由三個人造島及一個自然島嶼組成,佔地1366畝,總投資額達430億令吉(約143億新元)。

  有關發展項目包括與美國皇家加勒比國際遊輪有限公司(RCL)在第一個島嶼上合作開發馬六甲國際遊輪碼頭。

  凱傑發展有限公司爲該項目的總髮展商,中國電建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部分工程。根據凱傑發展有限公司於7月份發表的文告,皇京港項目正按計劃進行,其進度報告正等待提呈予交通部及巴生港務局。

  皇京港預計在2025年完工,凱傑發展有限公司預測,該項目將爲甲州經濟帶來逾1萬億令吉,10年創造逾4萬5000個就業機會。

  2017年5月,日照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建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鹽田港集團有限公司與馬來西亞凱傑發展有限公司四方聯合簽署合作了馬六甲皇京港項目投資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有關內容,四方將共同投資開發皇京港項目四個島中的第三島,並由中方負責深水碼頭的運營管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