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12月7日12時12分,”立可達教育衛星”(瓢蟲五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成爲孩子們的“科技翅膀”,承載航天夢想

2018年12月7日12時12分,”立可達教育衛星”(瓢蟲五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星體上刻着”立可達教育衛星”(瓢蟲五號)和兩所學校名稱“北大新世紀溫州附屬學校”、“溫州道爾頓小學”,它將爲兩校的師生提供測控真實衛星的體驗,推動航天科普教育實踐。來自北大新世紀溫州附屬學校和溫州道爾頓小學的20位學生代表與10位教師代表參與了此次發射觀禮活動,親身感受火箭發射的震撼場面。自此,”立可達教育衛星(瓢蟲五號)“ 將配合校內衛星測控站的運行和航天STEAM教育課程的開展,將爲孩子們提供更多元化的拓展課程。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現場圖

“立可達教育衛星(瓢蟲五號)”的發射場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它是中國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從嘉峪關驅車需將近五個小時車程。天還未破曉,車隊就已經出發。經過了前兩天在西安的國家級博物館內尋寶,在“天下第一雄關”打雪仗,孩子們雖然疲憊但依然精神抖擻,興奮不已。

路邊戈壁灘上凸起的小包,裏面都曾經裝着試驗用的‘窺鏡’,能夠站在地底下,就能360度旋轉全景看到地面上的情況。而遠處黑山上,白色的星星點點,是戰士們訓練時,留下的部分炮彈的痕跡。車子駛進東風航天城內,大片的胡楊將它圍繞,裏面宛如一個大學城,路過紅色的友誼大橋時,能夠看到6個大字“中國夢,航天夢”。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航天城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點火瞬間

準備!最後30秒,最後15秒,最後10秒,5 4 3 2 1 發射!

2018年12月7日12時12分,一聲轟鳴刺破戈壁的寧靜。“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噴射着橘黃色的火焰從發射臺緩緩升起,遠在百米之外的觀禮草坪上,也能感受到地面的些許震動。遠處的火箭垂直緩緩上升,最後變成一個閃亮的小星點。約莫兩分鐘後,因爲火焰極高,與空氣冷凝,在蔚藍的天空下留下一團完美的白色弧線,這意味着發射已經成功大半。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此時,綠茵草坪上,響起了歡呼聲。孩子們揮舞着手中的小國旗,與頭頂上的火箭招手。據悉,來自北大新世紀溫州附屬學校、溫州道爾頓小學的師生共30人蔘與了”立可達教育衛星(瓢蟲五號)“發射觀禮活動,共同見證了這場開啓孩子們“星辰大海征途”的重要儀式。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弧線

這顆星體上刻着“立可達教育衛星(瓢蟲五號)”和兩所學校名稱“北大新世紀溫州附屬學校”和“溫州道爾頓小學”的教育衛星,是一顆3U的立方星,其主要功能是實時傳輸真實的太空數據及圖片,之後將配合校內衛星測控站的運行和航天STEAM教育課程的開展,學生們可以對話衛星,進行天地互動的巔峯體驗。

觀禮結束後,北大新世紀溫州附屬學校和溫州道爾頓小學的師生都表達了自己的激動之情和感恩之心。

溫州道爾頓小學學生揮舞國旗

慶祝“立可達教育衛星(瓢蟲五號)“發射成功

“很激動,很新奇,很震撼,很感動!我喜歡航天和天文,我想把這些學好,以後爲祖國‘作一點貢獻’。之前有了解到,衛星這麼小,卻能實現這麼多的功能,能夠傳輸真實的太空資料,真的是太不可思議了。太開心了,從此我就可以和‘立可達教育衛星(瓢蟲五號)“ 對話了!“溫州道爾頓小學學生黃辰陽撲閃着大眼睛興奮地說道。

北大新世紀溫州附屬學校7(15)班林溫茹說:“今天親眼見證了衛星發射的過程,之前在電視上看到衛星發射,原本以爲火箭是一秒升空的,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看了下手錶火箭大概在我們的視線裏停留了足足有兩分鐘呢!我現在的心情真的很興奮,雖然天氣很寒冷,但我覺得這一次到酒泉來這麼近距離的觀看衛星發射讓我受益匪淺!我也對未來的學習充滿信心!”

北大新世紀溫州附屬學校7(10)班黃泱皓說:“當然我最希望的還是能夠自己操縱衛星,拍一張地球的照片。我還特別希望能夠在實驗室裏觀察到”立可達衛星(瓢蟲五號)“的軌跡,這樣我就知道每隔多長時間他會在中國上空飄過!我也希望能夠收集到它傳回來的數據,讓我真實的探測到太空中的溫度!我對即將開展的航天STEAM課程充滿好奇。“

溫州道爾頓小學校長辦公中心主任黃定富說:“非常感謝學校組織的‘寰宇探星’航天研學活動,有幸能夠親臨”立可達教育衛星(瓢蟲五號)“的發射現場,這將是我一生難忘的回憶和榮譽。孩子們被航天精神激勵着,鼓舞着,他們說自己要向航天科學家看齊。”

北大新世紀溫州附屬學校校長黃茂法博士表示,今年是中國航天的“超級2018”,探月工程關鍵步驟、北斗衛星組網工程、特色衛星工程任務等重大工程接續發力,是以“航天夢”助力“中國夢”。我們的”立可達教育衛星(瓢蟲五號)“ 就是孩子們遨遊航天宇宙的翅膀,開啓他們寰宇探星的航天之旅。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在浩瀚星辰裏研究航天知識,掌握航天航空本領,具備“跨學科”知識素養,以及嚴謹的航天思維。希望這次航天研學活動能夠啓迪孩子們,做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和爲實現“中國夢”努力不懈的新少年!”

“寰宇探星“衛星觀禮研學活動圖

孩子的世界從來不乏夢想,許多科學發明,都是兒時夢想的迴響。好奇心是科學之母,善想象夢想纔會絢麗。一次教育衛星的發射成功,最終將衍生一種可行的航天科普教育模式。每一個奇思妙想或許都是一塊科學殿堂的敲門磚,當今生活中科技無處不在,未來,北大新世紀溫州附屬學校和溫州道爾頓小學將會圍繞”立可達教育衛星(瓢蟲五號)“,開展豐富多彩的航天科學實踐活動,開拓青少年科學素質教育的新局面,培養一大批未來的高科技“追星人才”。

“你長大之後想當什麼?”“當一名科學家!”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備註:發射許可備案名稱爲瓢蟲五號

編輯:周曉玲

校對:周功俊

審覈:鄒麗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