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Headspace 如何成爲冥想類產品巨頭?

文:Rebecca

來源:心榜(ID:psytop)

當國內心理健康服務還把目光聚焦在心理諮詢時,國外心理健康卻走出了另外一條路徑。

除了心理諮詢外,還有哪些更適合年輕人的心理服務方式,這家成立 2010 年,註冊用戶超 3200 萬,服務覆蓋 190 個國家,到底是如何成爲心理服務巨頭,我們全面分析它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Headspace是一家英美在線醫療保健公司,專注於通過引導式冥想,幫助用戶實現更加幸福健康的生活。

公司於 2010 年 5 月在倫敦創立,創始人爲作家、公共演說家及健康倡導者 Andy Puddicombe 和企業家 Richard Pierson 。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聖莫尼卡,在舊金山和倫敦設有辦事處,目前註冊用戶 3200 萬,覆蓋 190 個國家。

Headspace想要打磨怎樣的冥想服務?

1. 免費版內容就像阿司匹林,訂閱內容則是維生素

Headspace 應用程序中的課程採取串聯方式。

在用戶初次進入的時候,會有一個入門的冥想練習,這個分爲十步的練習完全免費,幫助初學者熟悉產品的功能和使用。入門練習同時配有風格活潑的動畫講解,保證用戶在冥想中應對多種狀況。

之後的課程就是訂閱課程了,經過多次迭代,現在的版本根據側重點不同分爲:

迷你課程( Minis ):針對日程緊張的微型課程。

主題冥想( Themed Meditation ):根據主題不同,提供從減壓、抗焦慮到輔助睡眠等多種主題冥想。

正念練習( Mindfulness exercise ):引導人們在烹飪、就餐、交談、行走等諸多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念。

每日冥想( Everyday Headspace ):每天將向手機中更新一款冥想練習。

睡眠冥想( Sleep Sounds&Meditation ):主要針對改善睡眠的訴求者提供音樂等系列輔助內容。

兒童冥想( Headspace for Kids ):這是 Headspace 在 2016 年新近推出的板塊,涵蓋 5 歲以下、6-8 歲、9-12 歲等不同版本。

冥想導師( A Meditation teacher ):主要提供創始人 Andy 的專業冥想指導。

動畫課堂( The Animation Library ):提供冥想練習的動畫指導,以及解答在冥想中遇到的問題。

免費課程就像阿司匹林,只能病急時用來救急;

而訂閱課程纔是每日所需的維生素,助你高枕無憂。

2. 用遊戲化的方式激勵冥想

遊戲能使人不知不覺的沉溺其中,Headspace 也藉助這一方式來增加客戶粘性。應用程序採用獎勵 + 激勵機制。比如,用戶每完成一個任務,它就提醒用戶的身心已經得到了提升,激勵下一個目標還剩多遠的距離,鼓勵用戶朝着目標努力。

3. 拒絕冗餘設計,力求詮釋“空性”

Calm 可謂色香味俱全,會利用各種自然的聲音和絢麗的畫面,幫助用戶專注自身,達致寧靜;

Insight Timer 甚至提供了 2500 名冥想導師的免費指導,而且支持西藏鈴聲與引導語的自由組合,以滿足個性化需求;

而 Headspace 的只提供創始人 Andy Puddicombe 的引導語,背景是一片寂靜。

這種執拗在 Headspace 創始之初可謂無奈之舉,但在冥想類軟件和社區眼花繚亂的設計迭代之後,依然沒有任何妥協的跡象。或許,這是 Andy 經歷 10 年修行生活之後,對“空性”的含蓄詮釋。

當然,Headspace 也確實面臨挑戰。有數據顯示,當 Headspace 在2017年6月的一週發佈了 186,00 小時的冥想記錄時,冥想類社區 Insight Timer 在同一周發佈的冥想記錄是 35,000 小時。

是的,更多的冥想者,但選擇也更加多樣。

領跑者的瓶頸與轉型方向

通過公開數據對比可見:

Headspace 和 Calm 是在線冥想這一細分領域當之無愧的頭部陣營,積累了較大的領先優勢。

Headspace 的月度下載量與 Calm 基本持平,但是月活數量明顯領先,顯示了 Headspace 的 C 端市場佔有率的絕對優勢。

Headspace 的累計融資規模與員工數量是 Calm 的 3 倍,但 2017 年度收入卻僅爲 Calm 的一半,這似乎是一個危險信號。

從 Headspace 近兩年的舉動可窺探到公司正在謀求轉型。

2017 年加入公司的首席商務官 Ross Hoffman,正在主導這一系列變革,這位 Twitter 的前戰略副總裁將會引領出怎樣一種跨界融合,我們拭目以待。

但顯然投資人已經用行動給與了充分信心,2017 年 6 月新晉完成的 $3760 萬的 B 輪融資就是有力證明。

商業賦能之旅

在衆多冥想類軟件苦惱於如何開啓 B 端藍海市場的時候,Headspace 已經憑藉強大的C端佔有率,成功進入一線品牌的EAP系統,包括Adobe/Airbnb/Linkin/DELTA/Spotify/United Airlines等。

正如知名投資人 Tim Chang 曾經給到創業者的建議:與其試圖突破醫療系統或者公司行政冗長的審覈流程,不如紮實做好 C 端用戶,然後坐等大牌上門。

比如 Headspace 和 Calm。

Headspace 已經開展的商業賦能包括:

爲維珍航空航班上的乘客提供冥想類定製內容;爲威斯汀酒店的商務和休閒旅客提供定製內容,成爲威斯汀健康運動板塊的一部分;

與英國百貨 Selfridges 建立“無噪音”夥伴關係,關愛自閉症人士以及讓顧客重回寧靜;

爲生物科技公司 Genentech 的科學家提供定製服務,進而普及到全公司 14,000 名員工,其中 1/4 成爲 Headspace 的固定付費用戶。

爲夢想基金會(Dream Foundation一個爲患絕症的成年人提供夢想的組織)的醫生、護士、社會工作者、志願者及他們的家人免費提供 13,000 個年度訂閱內容。

Headspace 專爲運動員設計的系列內容,也已經進入 Nike Training Club,讓運動員能夠更加關注比賽動機及運動恢復。“正念幫人們脫離頭腦進入身體,進行愉快而富有成效的訓練。這是任何級別、任何運動員的終極工具。”創始人 Andy 向媒體表示。

“現在已經有 250 家企業爲其員工承擔訂閱成本,到年底這個數據會翻番。”首席商務官 Hoffman 表示。“既然人們花了那麼多時間在工作上,我們理應把它變得愉快而有意義。”

雖然 Headspace 拒絕透露其來自 Headspace for Work 的業務百分比,但有發言人表示,今年底該項業務將佔其業務總收入的 50%。而未來幾年,其業務比重將相當於消費端業務。

可見,多渠道、多場景、精準切入的爲商業組織賦能,似乎纔是 Headspace 突破競爭紅海的諾亞方舟。

而 Headspace 的商業版圖擴張還不止於此。公司於 2017 年 6 月新成立 Headspace Health,該項目的目標是到 2020 年將冥想應用程序作爲處方推出,目前該項目已向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局提出申請,並正在進行系列臨牀試驗。

我們只知道 Headspace 是一個應用程序,如果它成爲了處方藥會怎樣?

佛教僧侶遇上務實派,

會碰撞怎樣的火花?

Headspace 的創始人團隊同樣非常耐人尋味的:

Andy Puddicombe,1972 年出生於倫敦一箇中產家庭,在布里斯托爾長大。

18 歲的一個聖誕節早晨,Andy 和朋友們站在酒吧門外,一個醉酒司機突然開車向他們衝了過來,兩位同學當場死亡,12 人重症監護。三個月之後,他非常親近的繼姐又在一次車禍事件中過世。種種生離死別給 Andy 帶來巨大創傷,他試圖通過旅行來逃避,這也促成了他的轉化之旅。

22 歲的時候,Andy 放棄學業,開始前往亞洲接受佛教僧侶的訓練,足跡踏遍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澳大利亞和俄羅斯,最後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印度西藏寺院完全受戒。

Andy 於 2004 年回到倫敦,開始私人教授冥想練習。

當他 2008 年遇到 Richard Peison,後者受益後力薦將冥想搬到線上,Andy 對這樣的數字化,初期是懷有牴觸情緒的。

現在他已經轉變了自己觀念,“雖然用戶在無數與成癮相關的設備上使用 Headspace 頗具諷刺意味,但冥想花了幾千年纔在西藏以外達到了 600 萬人,而我們的程序只用了幾年時間。”Andy對外表示。

Andy 最新的活動包括引導了 Jimmy Fallon 脫口秀的現場冥想;與比爾蓋茨和梅琳達一起探討如何用冥想促進人類健康及助力慈善事業(10月23日)。

Andy與Jimmy在脫口秀現場

顯而易見,Andy 確已經成爲了 Headspace 的靈魂人物,他有時會拿着雜耍球上臺,用棕褐色的眼睛盯着臺下觀衆,拋出一個個犀利問題。

“看上去,他已經完全不像一個佛教僧侶了,反而更像一個資深的私人教練。”紐約客雜誌評論道。

然而 Andy 的私人生活卻異常簡單,每天 5 點起牀,飲食全素,與妻子及兩個兒子住在公司附近。每天兩點一線,去公司處理事務和在家裏錄製音頻(Headspace引導語)。

鍾愛的運動是在聖莫尼卡衝浪,常常會將團隊會議放在海灘上(據說這就是公司把總部放在這裏的原因)。

這是一個優質的矛盾統一體。

Richard Peison 來見 Andy 的時候,是創意廣告公司 BBH 的業務發展負責人。彼時 27 歲的 Richard 被工作折磨的身心疲憊,情緒低落。

兩年以後,從冥想中受益的 Richard 開始建議 Andy 成立公司推廣這一方法,並把相關內容放到線上。在 Andy 有所猶豫的時候,Richard 堅持這會是一個億萬美金生意的機會。最終,Richard 用從父親那裏借來的 50,000 美金,啓動了 Headspace 的第一個版本。

2010 年公司初創之時,15 個人的創業團隊都沒有任何頭銜,Richard 成功的在一年內成爲公司正式的首席執行官。

2014 年 Richard 找來了自己老友、前銀行家 Sean Hecker(後者也是Headspace的受益者)出任公司首席執行官,自己則專注於產品和營銷。

2017 年 3 月,在公司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Richard 重掌帥印,重新出任公司 CEO,Hecker 則任公司首席財務官。

值得一提的是,Richard 在初次提議 Andy 將冥想搬到線上的時候(2008年),就提出了要做正念領域的”Nike Plus” ,現在 Headspace 是 Nike 重要的合作伙伴。多麼動人的遠見。

這是一個務實的理想踐行者。

“關注當下、保有耐心、保持柔軟、充滿善意。其餘一切皆會各歸其位。”

Andy 仍願意更多的分享自己作爲僧侶時所接受的訓誡,然而他創立的 Headspace 在以更有力量的方式愛着這個世界,這或許也是一種浪漫主義。

作者簡介:Rebecca,對世界保有好奇。道阻且長,前方有光。本文轉載自公衆號:心榜(ID:psytop)。

責任編輯:Spencer 周芝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