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江省的传统福特式大规模“低隐性知识”(不熟练的低端工人可以满足劳动力需求)制造业少,而以集群模式大量灵活配合的定制化为主的供应商群体多,后者满足了知识经济(后工业时代)的知识分布不对称、企业管理监管员工困难、要求企业各层级合作多的特征。从全国看,一些省份(如云南)经济增速较快,但财政收入增速下降,表明减税降费做得比较到位,值得称赞。

31省份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全解析:浙江上海上演“第三”拉锯战

虽然财政收入增速趋缓,但从财政、税务、统计等部门调研情况来看,企业对减税降费政策认可度较高,有利于释放企业活力。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31个省(市、区)财政收入数据发现,广东、江苏继续稳居第一、第二的位置。

今年以来,财政收入规模第三的位置争夺激烈,一季度浙江超上海居第三,上半年上海实现反超,前三季度浙江再次以微弱的优势领先居第三。

对此,「看懂经济」邀请几名看懂经济评论作家对此文进行了深度解读。(评论内容精选自看懂App的解读)

31省份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全解析:浙江上海上演“第三”拉锯战

周正国

高级经济师,看懂App评论作家

供给侧改革主要政策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减税费来增强市场主体企业的活力,通过创新等来加强企业创收能力,扩大税基,最后在低税率情况下,尽量达到总财税收入反而增长的政策效果。原因是理论认为大量的企业家通常比政府官员能更好的应对经济压力等不确定风险。本文章的数据里,支持这个理论的数据就是浙江,因为通常认为浙江省民营企业多,隐形冠军多,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高,生存能力高,表现之一就是“温州低端小商品可能倒了,但是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崛起”。

浙江省的传统福特式大规模“低隐性知识”(不熟练的低端工人可以满足劳动力需求)制造业少,而以集群模式大量灵活配合的定制化为主的供应商群体多,后者满足了知识经济(后工业时代)的知识分布不对称、企业管理监管员工困难、要求企业各层级合作多的特征。这个模式被德国经济学家自称为“社团主义市场经济”,符合以“非物质生产”代替传统物质生产的传统工业趋势。这类“第三产业”(和工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对员工素质要求高,是德国制造业4.0的主要方向。

上海吉林重庆的汽车业衰退,原因之一是,过于整合产业上下链条于一个集团,忽视“外包”的重要性,没有发挥区域集群的创造性,不能有效应对产业下滑压力。按道理,我国千人拥有的汽车数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是还是不能保证业绩。我国汽车产业布局的一个结果是,总装厂不扎堆(之间很远,例如一汽,二汽,上汽,广汽等),导致一个合适距离内,配件供应商都是围绕一家大客户,配件供应商之间没有竞争,严重影响了这些中间环节的创新潜力。这点和美国底特律不同,也和德国日本汽车业不同,它们位于不大的范围内(相当于我们一个省内),好几家汽车品牌之间近距离竞争,配套配件供应商之间有不小的竞争压力,效率高,反应灵活

31省份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全解析:浙江上海上演“第三”拉锯战

应习文

民银智库专家,看懂App评论作家

财政收入是地方财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其增长快慢由许多因素影响,必须结合GDP、财税收入结构变化、财税改革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来看。

上海财政收入被浙江超越,一是经济增速慢于浙江;二是从结构看,上海规模以上工业占比高,纳税大户重工业,特别是汽车工业不景气也是重要原因;三是上海历年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就是全国第一,减税降费空间比较大。

从全国看,一些省份(如云南)经济增速较快,但财政收入增速下降,表明减税降费做得比较到位,值得称赞。反之,一些省份以往过于集中在汽车等几个纳税支柱产业,有些则比较依赖土拍等非税收入,财政收入易受到冲击,新旧动能转换的压力就比较大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