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 - 戲曲及小說《楊家將》中人物。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說《北宋志傳》和紀振倫小說《楊家將通俗演義》中的人物,後來楊家將相關小說被改編成戲劇和電視劇,穆桂英也因此變得家喻戶曉。穆桂英原爲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藝超羣、機智勇敢,傳說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因陣前與楊宗保交戰,穆桂英生擒宗保並招之成親,歸於楊家將之列,爲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穆桂英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屢建戰功。佘太君(佘賽花)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西征,穆桂英五十歲尤掛先鋒印,深入險境,力戰番將,大獲全勝,是中國通俗文學中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樊梨花,是中國文學作品中的虛構的一位唐初西涼國(西突厥)女將,父樊洪爲西涼國(西突厥)寒江關守將,樊梨花投降唐朝後和薛仁貴之子薛丁山成親。在薛家被滿門抄斬後,樊梨花率其子薛剛反唐,報仇鋤奸。在民間傳說中,她是一個敢愛敢恨、胸懷寬廣的大唐奇女,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文武全才的兵馬大元帥。


花木蘭(412年-502年),武漢黃陂人[1][1],花木蘭的事蹟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爲“孝烈將軍”。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但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花木蘭事蹟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電影、電視劇、歌舞豫劇等。


秦良玉(1574—1648)字貞素,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將軍、軍事家、抗清名將。官至明朝的光祿大夫、忠貞侯、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四川招討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東將軍、四川總兵、提督、一品誥命夫人。自幼從父習文練武。秦良玉一生戎馬40餘年,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雲貴高原、四川盆地。秦良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單獨載入正史的巾幗英雄。唯一憑戰功封侯的女將軍,爲數不多的文武雙全女子。


梁紅玉(1102-1135),原籍安徽池州,生於江蘇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紅玉"是其戰死後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於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父亡母在,佔籍教坊,東京人也。"後結識韓世忠,兩人初次見面,是在平定方臘後的慶功宴上,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韓贖其爲妾,原配白氏死後成爲韓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勳,一夜奔馳數百里召韓世忠入衛平叛,因此被封爲安國夫人和護國夫人。後多次隨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長江阻擊戰中親執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從此名震天下。後獨領一軍與韓世忠轉戰各地,多次擊敗金軍,紹興五年隨夫出鎮楚州,"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爲屋。"於當年八月二十六日死於楚州抗金前線,1151年,韓世忠病逝,夫婦合葬於蘇州靈巖山下。


楊妙真,金末武術家。益都(今屬山東)人。紅襖軍首領楊安兒之妹,號“四娘子”。楊安兒死後,率部與李全會合,結爲夫婦,隨李全投宋,又降蒙古。善騎射,所創梨花槍,號稱天下無敵手,爲後世軍事家所推崇。


呂雉,(前241年-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後、呂太后等等。單父(今山東單縣)人。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後,被尊爲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時呂雉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後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她開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呂雉統治期間實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廢除挾書律,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爲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司馬遷在《史記·呂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


唐賽兒(1399~?),明初農民起義軍女領袖,山東濱州蒲臺縣人。1420年(永樂十八年)在益都(今青州)卸石棚寨率衆起義,震動京師,給明王朝以沉重打擊。 明初,成祖從南京遷都北京,大修宮殿,又組織人力,南糧北調,還開挖運河,先後在山東征調數十萬民夫,農民徭役負擔沉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