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及记忆口诀:

(一)特点

1、教育还没有独立的形态,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相结合。

2、没有专门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员和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没有专门的为教育所用的内容和场所,更没有什么教育制度可言。

3、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这是一种很低级的没有专门化的处于萌芽状态的教育。在原始社会中,由于没有阶级,人与人的关系基本上是平等的。

4、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对每一个人来说,教育的机会是均等的,也可以认为教育是普及的,所有的儿童都在接受同样的教育。

(二)记忆口诀:“两生三没”

“两生”:一“生”是指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相结合;二“生”是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

“三没”:一“没”是指教育还没有独立的形态,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二“没”是指没有专门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员和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没有专门的为教育所用的内容和场所,更没有什么教育制度可言。三“没”是指没有阶级性。

二、古代教育的特点及记忆口诀

(一)特点

1、阶级性: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

2、等级性:不同阶层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

3、道统性:天道、神道、人道往往合而为一。

4、专制性:教育的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的过程。

5、刻板性: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比较单一,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6、象征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能否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

(二)记忆口诀:“街(阶)、道、等、专、刻、象”

“街(阶)”是指阶级性;“道”是指道统性;“等”是指等级性;“专”是指专制型;“”“刻”是指刻板性;“象”是指象征性。

三、近代教育的特点及记忆口诀

(一)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英国)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二)记忆口诀:“公义世法”

“公”是指公立教育崛起;“义”是指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世”是指教育的世俗化;“法”是指教育的法制化。

四、现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特点及记忆口诀

(一)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这是对于将人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

2、教育的全民化。世界全民教育大会提出的全民教育思想为国际所普遍接受,并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社会生活多元化和人的个性多元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