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賈康:人才是東北振興的關鍵,不求爲我所有,但求爲我所用

7月20日,經濟學家賈康在第三期“東北大講堂”中闡述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東北應如何振興的一些觀點。 東北大學供圖
“談東北振興,人才供給是供給側方面非常重要的一個切入點,不求爲我所有,但求爲我所用,這是關鍵。”
7月20日下午,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賈康在第三期東北振興大講堂上發表了自己對供給側結構改革中,東北怎麼振興的一些觀點。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瞭解到,東北振興大講堂是由東北大學、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聯合主辦,和東北振興年度論壇、東北振興專題論壇一起成爲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的系列高端智庫活動。
東北振興要敢於衝破利益固化藩籬
賈康與東北淵源頗深。他說,他的爺爺是遼寧海城人,“多年前,我在履歷表的籍貫一欄一直填寫的是遼寧海城”。
“我爺爺寫過一篇小文,叫‘在白山黑水間’,講的是對東北的眷戀。”因着這層關係,賈康對東北抱有持續的關注和關心。
賈康認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是依靠供給側改革,“正是一次次的制度供給改革,纔有其他要求供給側的變化,進而推動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形成中國經濟騰飛的強大引擎”。
在供給側結構改革中如何結合東北實際去振興東北,賈康提到了“四大關鍵”和“七大抓手”。
其中一個“關鍵”是在制度供給上,東北要用於在改革深水區攻堅克難,敢於衝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加快行政體制和國有企業等重點領域的深化改革。
“東北的成績要充分肯定,但存在的短板和教訓也要更真切地觀察和總結。”賈康說,東北是重工業基地,有不少佔經濟比重較大的國有企業,在進一步尋求重化工業和國有企業振興的同時,還要趁熱打鐵發展民營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這是從未來的發展潮流來看的”。
而這樣的改革還需要一個“關鍵”,就是在觀念轉變上,東北全面振興需要進一步的解放思想,煥發改革勇氣和重塑改革精神。
賈康認爲,觀念和制度機制的改造應該結合起來,而這裏面有一點是政府比較做的,就是形成新一輪東北振興發展的戰略規劃,讓戰略規劃儘可能做到接受住長期的考驗。
於是賈康又提出一個在發展戰略上的“關鍵”。他指出,東北振興發展,只考慮“比較優勢戰略”是不夠的,“這個戰略只能解決低中端問題,碰到天花板就不好適用了,決定性的中高端問題必須依靠‘趕超戰略’,這也是我們特別強調的守正出奇”。
說到底,賈康認爲,東北振興不能僅停留在執行上,創新也是“關鍵”,要尋求制度創新可以帶出什麼,要推崇創新文化。而創新文化則體現在諸多方面,譬如要着力打造服務型、開放的政府,加強對產、學、研的創新者和知識分子的人文關懷,形成“求才若渴,奉若上賓”的文化氛圍,着重對各類人才的激勵與愛護,同時要對創新失誤給予理解與包容。
激發人才貢獻智力比留住人才更關鍵
在指出東北振興的“四大關鍵”之後,賈康又提出了振興東北的“七大抓手”,也就是說,從哪些方面切入可以實現對“關鍵”問題的突破。
這些“抓手”包括制度供給、規劃供給、科技供給、人才供給、物流供給、環境供給和文化供給。
賈康把制度供給放在第一點來談,因爲他認爲東北振興發展不能只依靠等待,要比別的地區在制度供給上走得更快,甚至先行一步。
“除了貫徹執行中央的制度,東北地區還有制度供給主動而爲的空間。比如在中央提倡的大部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等方面,東北地區能否主動作爲,加快進度,在切實降低行政成本方面,下大工夫。”賈康說道。
此外,在談到人才供給時,賈康說,“這是供給側方面非常重要的一個切入點”,重視人才問題,不是簡單地引進人才、留住人才,而是要激發人才貢獻智力,這是最能體現當地人才戰略水平的。
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爲振興東北貢獻智力,賈康表示,東北還需要重視文化供給,“共贏文化、契約精神都很重要,能夠顯著降低經濟交往中的交易費用,纔會有更多的人才願意投身創業創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