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小朋友們查看豫西八大碗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這個問題我很感興趣。曹操、孫權、劉備這三人一直都沒有碰過面,如果把他們三人同時放在一個鬥獸場中進行兩兩決鬥的話,誰能更勝一籌呢?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有趣的事情,以下是我的一些個人見解。
進行第一場比賽,步戰比賽。我認爲如果進行步戰比賽的話,那麼曹操更勝一籌。在《異同雜語》一書中記載了曹操一件往事:
中常侍張讓是當時天底下最有權勢之人,曹操能夠混進張讓的家中說明他身手過人;當張讓家的侍衛圍過來包圍曹操的時候,曹操憑藉着手戟便可以突出包圍羣,沒有人能夠害了曹操,說明曹操的近身格鬥能力還是非常不錯的;曹操最後從院牆上跳了出來,說明曹操本人的彈跳能力也是不錯的。因此綜上來看,曹操的近身格鬥能力是比較厲害的。
在《魏書》中,又記載了一起曹操經歷士兵譁變最終殺出重圍的事情,其中記載:
裏面記載了龍亢兵變中,兵變的士兵計劃燒掉曹操的營帳然後殺掉曹操,結果曹操持劍反殺,殺了數十個叛變的士兵,剩下的叛變的士兵都逃走了,曹操才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我們從以上兩事可見,曹操的步戰能力是非常厲害的,早年曹操的步戰能力應該是偏於遊俠那樣的靈活的騰挪躲閃;此後經歷了長時間的軍旅磨鍊下,曹操的步戰能力再一次得到提升。
反觀孫權劉備二人便沒有什麼過人的步戰記錄了,因此我認爲如果是步戰的話,可能曹操更勝一籌。
進行第二場比賽,馬戰比賽。我認爲如果進行馬戰比賽的話,曹操根本不夠看,因爲曹操騎馬基本上就是代步工具,不是在趕路就是在跑路,因此曹操的馬戰能力是值得懷疑的。我認爲要是說到馬戰的話,還是要劉備與孫權之間爭爭高下。
關於劉備的馬戰能力,有一個成語叫做“髀肉重生”。髀肉值得就是大腿內側的肉,劉備因爲自己大腿上長滿了贅肉而痛苦不堪。這個故事在《九州春秋》中是如此解釋的:
說白了就是,在之前的歲月之中,劉備基本上是天天騎馬。運動量非常大,因此其大腿內側基本上都是沒有贅肉的,劉備的身材還是比較健美的,但是後來到了荊州,長時間不騎馬,大腿內側就長滿了贅肉。
我們從中可見劉備一直過得都是那種鞍不離身的生活,在這種生活狀態之下,培養了劉備過人的馬戰技巧。劉備本人是涿郡涿縣人,此地位於現在的幽州。幽州一帶人素有騎馬的風氣,在其中也誕生了不少善於騎馬作戰的人才,例如說白馬將軍公孫瓚等。劉備在常年的征戰歲月中十分依賴戰馬,其馬戰技巧不容小覷。
劉備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叫做“劉備縱馬躍檀溪”。一直以來人們都津津樂道於的盧馬優秀的素質,但是我個人卻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認爲如果劉備是一個完全不會騎馬的新手的話,那麼恐怕此事便不會發生。必須要是劉備本人騎術精湛再搭配上的盧馬遠超常馬的素質的情況下,此事纔會發生,因此我認爲劉備騎馬的技巧也是非常好的。
另一邊就要說孫權了,孫吳政權是比較有意思的。雖然孫吳位於江南的不產馬地,但是孫家兩代人從孫堅到孫策到孫權,均是比較優秀的騎兵將領,孫吳政權對於騎兵也有一種狂熱,孫權本人的馬術技巧也是比較好的。
在逍遙津一戰中,孫權被張遼緊追不捨,差一點就死掉了,他也演繹了一出孫權躍馬逍遙津的故事,在《江表傳》中記載:
在裏面孫權縱馬過河,依靠了谷利的幫助,谷利讓孫權把握好馬的方向,抓緊馬鞍,然後給了孫權的戰馬狠狠一鞭子,然後孫權才跳過去了。裏面谷利的幫助很重要,孫權的個人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說明孫權還是有着一定的騎術的。
因此綜合孫權和劉備的事蹟來看,我認爲孫權的騎馬技巧不如劉備,如果馬上作戰的話,我想出身於幽州、常年騎馬的劉備更勝一籌。
如果要是說射箭的話,這個時候我認爲孫權就要更勝一籌了。辛棄疾有一首詞說得好:“親射虎,看孫郎。”這孫權彎弓射箭怒射大老虎,其箭術恐怕也是了得。在曹操劉備孫權三人中,最喜歡騎馬打獵的人恐怕就是孫權了。
在《三國志》中記載了不少孫權打獵的事情:
此時說明孫權比較勇敢,敢於去射老虎;孫權比較有準頭,用雙戟打老虎一招就把老虎給廢了。
在三國君主中,有過與老虎搏鬥經歷的,可以說孫權是個人物,雖然說孫權的戰績比較水,身邊有侍衛的幫助,但是孫權至少說箭法還是有的。
因此如果三個人互相拿弓箭射的話,孫權拿出射老虎的那種勇氣和準頭,說不定真能把曹操劉備給射死。
說實話,回答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困難的,畢竟三個人沒有交過手,甚至連間接交手的記錄我們都很難找到,因此只能憑藉一些個人猜測和部分史料去回答這個問題。每個人心中都有每個人的英雄,我想大家對於這三人的武力值也各有判斷,例如說在遊戲《三國羣英傳》中,曹操的初始攻擊力是87,劉備的初始攻擊力是84,孫權的初始攻擊力是85,可見三人之間的攻擊力相差不遠,如果真的戰鬥的話,可能誰的作戰方式更有利,誰的心理狀態更好,誰就贏了。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