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常說“安居樂業”。而在海南,則有這麼一羣人,他們常年漂流在海上,不安居,卻樂業。

有“海上吉普賽人”之稱的疍家人,是個特殊的羣體, 有的人類學家認爲他們是古越族的後代,原來是居於陸地的漢人。

相傳在秦朝,疍家祖先被官軍所迫,逃入海河上居住,以捕魚爲生,此後世代傳承,至今,疍家人還保留着與風浪爲伴、以船爲家的傳統。

他們以船爲家,隨水而動,把所有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都裝在一艘小船上。他們就是疍家人。

當太陽昇起,陽光衝出雲層的一瞬,海面金光閃閃,金藍相間的波光在輕盈的舞蹈,讓這片港灣煥發出勃勃生機。

陵水南灣新村碼頭,清晨的漁港桅檣如林,寧靜安詳, 清晨的漁港有序地奏響了漁港每天的晨曲。

海魚、海蝦、海蟹、海螺,滿沾着海的腥味和鮮活的生氣,被人抬上岸邊,從容而匆忙地被一輛輛貨車,更多是被三輪運輸車、三輪摩的,買賣運走。

老輩的疍家人喫住都在船上,常年過着漂泊的生活,人不離船、船不離海是他們生活狀態的寫照。

俯瞰南灣新村港,一口口漁排網箱呈“井”字形連片排列在海面上,一間間小木屋散落在漁排上,漁民在木屋起居飲食,漁排之間的“街道”上船來船往,漁排上的狗兒警惕地“站着崗”,貓兒則懶洋洋地爬着睡覺,一道獨特的海上景觀呈現在人們眼前。

在水上,一戶戶人家在船屋裏睡覺、做飯和看電視,有些船屋很大,足夠一家四口甚至更多人生活。

船上的小爐子可以減輕冬天的嚴寒,船主通常是比較年長的人,照顧着父母不在身邊的孫輩,這些父母是去工廠或商場打工。

現在疍家人絕大多數已經上岸定居,只有個別漁家因留戀水面上的閒散生活而仍然願意風裏來、雨裏去的海里以打魚爲生。

疍家人的獨特在於其自身獨特的名片,其獨樹一幟的生活方式-在船上生存,渾然天成的生活環境-在水裏生活,特立獨行的生活態度-對水的執着、對水的熱愛。

疍家人常年與風浪搏擊求生存的險惡生存環境,生命安全毫無保障,如同雞蛋殼般脆弱等各種原由,故有了“疍家人”這個稱謂。

但不管怎樣,疍家人自古形成的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敢於冒險,無所畏懼的民族精神、民族品格永遠不因潮汐的沉浮而消減,不因日月的更替而消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