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處理這件事的過程中,劉濤先是找出孩子們打架的真正原因,然後站在他們彼此的角度耐心開導,發現問題後及時糾正和引導,每一步都做的恰當妥善,值得家長們借鑑。家長只會讓孩子停止哭鬧,甚至擺出強硬的姿態讓孩子不要鬧了,曾經有期綜藝《萌寵小大人》,劉濤作爲嘉賓參與錄製,在節目裏也遇到類似的問題,而劉濤在節目裏調解兩個小孩吵架時的處理方式堪稱教科書。

家長偷看孩子的“記仇本”後哭笑不得,如何幫助孩子處理人際關係

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很常見,大部分孩子都不記仇,哪怕當時再委屈,過陣子也會遺忘。近日,一網友曝光一個不一樣的小學生,他不僅“記仇”,還備下“記仇本”一一記錄下來,此舉引發網友熱議。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個苦大仇深的小學生準備了一個記仇本,把每天的仇恨都記錄在冊。

家長偷看孩子的“記仇本”後哭笑不得,如何幫助孩子處理人際關係

採用日記的記錄方式。規整得在天氣一欄準確得畫出陣雨的標識,惟妙惟肖。內容雖短,重在條理清晰。

1、賈玉靜兇我;

2、賈玉靜瞪我;

3、我幫賈玉靜寫完記錄她翻臉不認人;

4、顏培宇揍我,我忍了。

第二天天氣轉晴,畫個太陽,豔陽高照。內容還是關於賈玉靜,“賈玉靜黑戶我”。據來自東北的網友介紹,“黑戶”在東北話裏就是“嚇唬”的意思。

家長偷看孩子的“記仇本”後哭笑不得,如何幫助孩子處理人際關係

很多網友感慨,賈玉靜應該是孩子同桌吧,孩子整個世界都是賈玉靜;甚至揭示這是一出“典型的三角戀,賈玉靜喜歡你,顏培宇喜歡賈玉靜,所以他才揍你”;還有網友表示“這下誰都知道賈玉靜和你有仇了”。

家長偷看孩子的“記仇本”後哭笑不得,如何幫助孩子處理人際關係

也有網友擔心,孩子年紀小,卻愛記仇,是否過於“小心眼”,不及時教導不利於對孩子未來性格的培養。

其實,孩子間玩耍難免磕磕碰碰,避免不了爭執,很多人都會爲孩子的爭吵問題一直頭痛不已,不知道怎樣解決。

家長只會讓孩子停止哭鬧,甚至擺出強硬的姿態讓孩子不要鬧了,曾經有期綜藝《萌寵小大人》,劉濤作爲嘉賓參與錄製,在節目裏也遇到類似的問題,而劉濤在節目裏調解兩個小孩吵架時的處理方式堪稱教科書。

一次,泰勒和鄭子祺不知爲何發生了爭吵。

劉濤趕到後,爲了處理這場糾紛劉濤先後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她並沒有先去指責他們打架,而是先去極力安撫鄭子祺的情緒,任由泰勒把怒火發泄出來,耐心等待他們的情緒逐漸平靜下來。

家長偷看孩子的“記仇本”後哭笑不得,如何幫助孩子處理人際關係

爲了解決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劉濤做了第二件事,她找到節目組觀看完整錄像視頻,之後先去看一下孩子們的情緒,是否適合和解。

劉濤獲得泰勒的允許,進入房間跟泰勒詢問事情的原由,想要幫助泰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發現,泰勒所有的話語都是在幫助自己的立場,甚至撒謊。

然而劉濤並沒有當場揭穿泰勒。

她做了第三件事,劉濤帶着泰勒來到了錄影室,觀看自己與鄭子祺打架的這一視頻。

家長偷看孩子的“記仇本”後哭笑不得,如何幫助孩子處理人際關係

劉濤抱着泰勒,站在泰勒的角度,幫他分析自己存在的問題,在劉濤的引導下,泰勒也深刻的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保證要做一個好哥哥。

兩個孩子很快又成了好朋友。

在處理這件事的過程中,劉濤先是找出孩子們打架的真正原因,然後站在他們彼此的角度耐心開導,發現問題後及時糾正和引導,每一步都做的恰當妥善,值得家長們借鑑。

孩子的世界自有一套交流規則

其實孩子之間有許多友情都是通過摩擦產生出來的,“不打不成交”嘛。

兒童在遊戲中打架或是有矛盾,很正常。這是一個交流的過程,一個規則制定的過程,更是孩子長大的過程。我們每個成年人也是這麼過來的。孩子們經常會因爲一些小事:一個玩具、一塊蛋糕、一個過界行爲就吵起來,甚至打起來。

我想這些情況是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很常見的情況,其實一般孩子間發生爭吵主要有三個原因:

1、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庭裏的溺愛,造成孩子“自我爲中心”的心理狀況。

2、模仿性強,孩子的思想很容易受成人和電視的影響,如父母吵架,電視打鬥影片都很容易形成孩子蠻橫粗暴的不良性格。

3、孩子沒有足夠說服力,有時會因爲着急而採取武力。

家長偷看孩子的“記仇本”後哭笑不得,如何幫助孩子處理人際關係

孩子的戰爭如何平息

孩子們不可能時刻都“團結有愛”,相處過程中爭吵是在所難免的。如果大人干涉過多,通常常會讓事態進一步惡化。想讓孩子們多交朋友友好相處,爸媽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 多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讓孩子時時刻刻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增加孩子的自信,消散孤獨感,避免他們將不快的情緒發泄到其他小朋友身上。有的孩子將矛頭對準其他小朋友往往來自嫉妒心理。

孩子表現出良好品行要及時給予更多的正面讚許。孩子受到表揚便知道這些做法是值得稱許的,別的孩子看在眼裏也會模仿其良好的品行。

2. 儘量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通常家長介入到孩子們的爭執後,孩子反而會更加頻繁地大聲爭吵來尋求大人的幫助,增加孩子對大人的依賴性。因爲他們知道自己很弱小,需要從你的幫助中獲得力量和認可。

3. 給孩子冷靜思考的時間。

如果孩子雙方都情緒激動,不要馬上評判是非對錯,一定要先等孩子冷靜下來,再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可以讓孩子們輪流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時你要積極地表現出對孩子的信任,對孩子的主動認錯要表達出讚賞與肯定,切不可一味地指責。

4. 讓孩子談談自己對朋友的看法。

有時候孩子跑回家向你講述別的小朋友身上的缺點,主要是想讓家長覺得自己很優秀,自己很乖。這是很常見的現象,但如果一個孩子很頻繁地說別的小朋友壞話,家長就需要正確引導了,可以讓孩子談談其他小朋友身上的優點,而不是緊盯着缺點。

家長偷看孩子的“記仇本”後哭笑不得,如何幫助孩子處理人際關係

孩子間發生的矛盾

家長要如何處理?

01 孩子間偶有矛盾很正常

很多時候我們都放大了孩子間矛盾的程度,年幼的孩子可能因爲一件玩具或是一點小事就和小夥伴發生爭吵甚至推搡,但日常中孩子間發生的大部分矛盾都是正常的。

因爲學齡前兒童的思維發展水平還處於“自我中心”,這個時候的孩子並不能通過移情的方式來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因此,家長不要強行用成人的世界觀來直接判定年幼孩子間的是非對錯,因爲對孩子來說,他們都覺得“自己是對的”。

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先接受孩子們的負面情緒,再通過給孩子描述兩方孩子各自立場的感受,來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爲對對方造成怎樣的影響,然後再跟雙方孩子商討是否能用別的方式解決矛盾。

家長偷看孩子的“記仇本”後哭笑不得,如何幫助孩子處理人際關係

02 家長溝通時孩子不要在場

不過有些孩子間的衝突確實不能單獨依靠孩子自身解決,這種狀況常常發生在小學中高年級或是初中以上的孩子身上,這些衝突的原因可能比較複雜,需要成年家長介入解決。

這時家長們應該配合老師,充分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再商討解決辦法。在瞭解情況的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到一些不適合孩子當面聆聽的內容,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因此最好不要當着孩子的面進行。

但是之後商討解決辦法時,可以讓雙方孩子參與進來,也要聽取孩子的願望和意願。

讓孩子學會處理與他人的矛盾與不愉快,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會經歷的過程,而家長作爲重要的引導人,從一開始的“幫”孩子處理,到之後的“教”孩子如何處理,都需要家長自身先做出一個正確的榜樣,這樣才能給孩子營造一個更健康的學習與成長環境。

帶娃不易

家長偷看孩子的“記仇本”後哭笑不得,如何幫助孩子處理人際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