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是中國記者節,第12期新聞傳播學院京師傳媒大講堂暨“時代與人”《南方人物週刊》進校園活動在我校教九樓隆重舉行。此次大講堂特邀《南方人物週刊》採訪總監衛毅及高級主筆徐梅、鄧鬱、主筆王燕青、資深記者邱苑婷蒞臨,主講人根據在南方人物週刊豐富的從業經驗、紮實的新聞寫作功底,與同學們分享瞭如何理解各個時代裏的不同人物,如何寫好人物故事的主題。我校師生以及來自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高校的近400名觀衆參與了本次大講堂。新聞傳播學院研究員方增泉、教授吳曄、學工辦主任祁雪晶等與會。新聞傳播學院2018級專業碩士曹笑凡主持講堂。

  晚8:00,講座在輕鬆歡快的氣氛中拉開帷幕。主持人首先爲觀衆依次介紹了《南方人物週刊》採訪總監衛毅、高級主筆徐梅、鄧鬱、主筆王燕青與資深記者邱苑婷。隨後,五位嘉賓分別進行了別開生面的自我介紹,並分享了各自與北師大的淵源故事。幽默風趣的話語快速拉近了嘉賓與同學們的距離。

  在接下來的分享與交流中,5位嘉賓分別以自身的採訪經歷和故事爲基礎,爲同學們講述了記者生涯中的酸甜苦辣,同時集中展示了了優秀記者所必備的核心素養。

  衛毅:打量每一個生命,記錄我們的命運,給歷史留下一份底稿

  

  衛毅從業11年,曾出版圖書:《尋找桃花源》,代表作:《莫言的國》、《白銀往事》、《5月12日裏的十年》等。《白銀時代:一樁連環殺人案和一座城市的往事》曾獲2017騰訊年度非虛構寫作大獎,在2017網易非虛構文學獎中,此文繼續獲得了年度最佳作品獎,衛毅本人還摘得年度最佳作者桂冠。

  在他多年從業生涯中,衛毅的身影一直活躍在各個焦點事件的現場。從山東高密到甘肅白銀,從東海小島到香港中環。是什麼帶給他從容應付各類場合,迅速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他的答案是深厚的底蘊。

  在現場,他爲同學們分享了在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期間,他遠赴莫言的家鄉——高密鄉東北村採訪的故事。面對莫言獲諾貝爾這一突發且重大的選題,全世界沒有哪個文化記者願意錯過採訪的機會。在莫言的家鄉山東高密,衛毅在與其他記者的激烈競爭中,展現出一個優秀記者所具備的素質,即豐厚的文化底蘊與處變不驚的冷靜思維。他也藉此在衆多媒體中脫穎而出,完成了一次精彩絕倫的採訪。在對莫言進行採訪時,衛毅憑藉對莫言作品的超常記憶和深刻理解,以及對細節的認真觀察,把握住了莫言的手錶這一情感載體,在文章中藉此串聯起莫言精彩的人生,是這篇文章成爲同類文章中的佼佼者。

  除此之外,我們還在衛毅身上看到了處變不驚與沉着冷靜的新聞人品質。據他講,在他對某敏感的輿論焦點事件進行暗訪的時候,曾經被對方發現身份,甚至受到了生命威脅。而在這個危急關頭,他想到的不是如何全身而退,而是如何記錄下更多珍貴的畫面。對於一個優秀的記者,正是這種將使命視作生命的與生俱來的新聞理想,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絕倫的故事。

  徐梅:自信源於細膩與認真

  《南方人物週刊》高級主筆徐梅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溫潤”,這與大家對於女記者的傳統印象不甚相符。但據她自己說,正是這樣溫潤細膩的性格,使得她在面對任何採訪對象的時候都能保持充足的自信。

  談及自己最難忘的採訪經歷,徐梅爲大家分享了她採訪知名演員、導演、英氏家族嫡系後裔英達的故事。

  在那次採訪中,面對艱難的採訪條件,徐梅依然保持着鎮定和堅持。在採訪對象起初不甚配合的情況下,她依然在與訪對象的溫柔交鋒中出色地完成了採訪任務,並據此形成了較爲豐滿的人物專訪稿件。據她回憶,這份稿件收到了被採訪對象英達老師的高度評價。她說,採訪要做的是挖掘信息,得到自己想要的故事,採訪過程的順利與否,並不能決定採訪質量的高低。

  徐梅還爲大家分享了她對於採訪者與被採訪對象之間關係的理解。在她二十年的從業生涯中,徐梅接觸過形形色色地採訪對象。對她而言,很多時候採訪者與被採訪對象的關係並非平等關係。對於如何在這種不平等的關係中獲得採訪所需要的信息,她認爲,關鍵在於記者要在不同的環境下展現出不同的特點,從而始終把握採訪的主動。

  對於記者這個行業,徐梅認爲,它的最大優勢在於思維的實時更新。作爲社會和時代的守望者,新聞工作者往往能站在時代的最前沿,接觸這個社會最新的思想和狀況,從而更容易始終保持一顆年輕的心。這也是在她心目中,記者這個行業最大的魅力。

  鄧鬱:採訪帶給我的是興奮感

  

  對於出差採訪,許多人的第一感覺是“辛苦”、“勞累”,而鄧鬱的第一感覺是——“興奮”。對她而言,每次的外出採訪都是一次新的旅程,這樣的旅程帶來的新鮮感和挑戰性是其他事情無法取代的。從翻譯到外媒駐華記者,從外語專業的學生到自身的媒體人,她一直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對待每一次新聞事件和每一次採訪寫作。在經歷了各樣的職業後,她找到了自己內心中對於新聞事業的熱愛與嚮往,因此她選擇把自己的視角轉向社會公衆最關心的熱點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對記者的理解,而鄧鬱正是用青春踐行着這樣的理解。

  王燕青:與採訪對象平等地交流

  

  王燕青同樣是一位溫婉的女性,難以想象她就是用這種溫柔的聲音與無數商業巨頭進行交鋒,完成了無數次精彩的採訪的。作爲一個關注商業和財經領域的記者,她接觸過許多激情澎湃的創業者,也認識了許多適逢窮時的失意者。對待每一個採訪對象,無論他的身世多麼顯赫,或是境遇多麼悲慘,王豔青都會力求平等地對待她的採訪對象。在她看來,平等的姿態是溝通的必要基礎,也是獲得所需內容的根本前提。

  邱苑婷:把握一切提升的機會

  

  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的邱苑婷是2015年進入《南方人物週刊》的。據她回憶,在她實習期的前一個月,她基本處於一種“無所事事”的狀態。由於一時沒有適應《南方人物週刊》寬鬆自由的環境,她一直沒找到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她的轉機源於劉慈欣及其作品《三體》的走紅。研究生期間主攻科幻文學與兒童文學的她,憑藉着自己在相關領域的豐富積澱和濃厚興趣,抓住了這次難得的機會,創作了許多關於科幻文學的優秀文章,從此開始在優秀記者的路上邁步前進。

  記錄時代與人腳步未曾停歇

  

  在隨後的提問環節中,各位嘉賓還回答了大家比較關切的問題。有同學問及記者該如何培養自己的文字功底,鄧鬱給出了她的答案——堅持與積累。她認爲,天分固然重要,但寫作和表達的能力從來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可以通過鍛鍊而獲得和提升的,她也藉此勉勵同學們多加練習,勤於積累,這樣在步入職業生涯後才能儘快寫出合適的內容。此外,還有同學提到了衛毅多年前的一篇稿件,在那篇文章中,衛毅提出了關於公衆輿論的思考。多年以後的今天,衛毅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也更加深入,隨着社會環境的變化與社會關注焦點的變化,我們可以觀察到在社會進步中公衆輿論的全新特點。最後,衛毅也邀請大家,和他一起繼續探尋這一問題的答案。

  最後,在同學們意猶未盡的提問中,本次活動圓滿結束,各位老師和嘉賓與同學們在臺上合影留念,並在臺下進行了更細緻的交流。

  《南方人物週刊》是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主管、南方週末出品的綜合類週刊,是國內最有影響力和權威性的新聞綜合類雜誌之一,也是國內人物類雜誌的領導者。《南方人物週刊》有三個宗旨——“記錄我們的命運”、“重新打量每一個生命”、“給歷史留一份底稿”,他們堅持認爲時代是由人構成的,並試圖去充分發現每一個獨特的人,並由此理解我們生活的時代。

  此次講座是新聞傳播學院舉辦的2018中國記者節系列講座之一,新聞傳播學院還將繼續匯聚學界業界的優質資源與觀點,爲全校師生提供優質的媒體人系列講座。

  記者|翟欽奇

  攝影|湯清揚

  排版|蔣宇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