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提到苏联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我们总是喜欢说俄罗斯的冬天拯救了苏联。然而,这种说法经不起丝毫的“数据审查”。整个苏德战争不是一年,而是自1941年以来的四年。德国士兵在进攻的第一个冬天缺少衣服,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接下来的冬天缺少衣服。德国人并不那么“愚蠢”。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德国空军像猛禽一样起飞,扑向几乎没有武装的苏联人民。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就波兰的分治达成共识,并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尽管苏联军方清楚地认识到,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与德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不可避免的,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仍然在这场战争的“无助”中起到了某种“催眠”的作用,相当于痛苦的伤亡。很长一段时间,苏德前线官兵认为与德国的战争仍然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时间节点。直到德国俯冲战斗机在他们头上投下“轰”的一声炸弹,军官和士兵才清楚地意识到战争即将来临。这一次,德国人带来了一种不同于他们以前所有敌人的战术,“闪电战”被后世称为经典战术。德国将“重新定义”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被定义为步兵辅助的坦克
坦克不再是协助步兵冲锋的移动炮塔,而是真正的“陆战主力”。步兵只是在他们面前收获胜利果实的补充。在德国坦克成为陆战主力的战术背景下,德国坦克可以集中使用。凭借他们快速移动的能力,他们的“铁壳”很难被打破,他们的火力远远强于步兵。大规模使用的坦克变成了锋利的剑,完全撕裂了苏联的防御层,而苏联的防御层仍然以步兵战壕、碉堡和要塞为主要手段。仅仅18天,他就潜入苏联境内600多公里,俘虏了数百万苏联士兵。希特勒为此兴奋不已,甚至大声喊道:“在三个月内摧毁苏联。”然而,尽管苏联正在失去土地,但对于苏联横跨欧亚大陆的领土来说,失去的土地并不是特别“大”。苏联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战略撤退,特别是在工业成功东移后,苏联有信心摧毁德国。
为了能够消灭德国,在战争初期,1941年11月17日,苏联军队撤出并实施了大规模的“焦土计划”。只要城市和村庄有任何可以被德国人利用的资源,它们都被最大程度地消灭了。在德国方面,尽管战斗正在取得胜利。然而,由于向苏联渗透过多,后勤供应很快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坦克的速度让苏联大吃一惊,而德国后勤部队也头疼。为了有足够的坦克,当时的德国工业几乎完全生产坦克,不能提供足够的运输工具,这样负责后勤的德国军队就能跟上负责的德国军队,为他们提供完美的食物、饮料和散兵服务。此外,由于苏联大规模使用焦土战略,德军在占领区无法获得完美的补给。因此,当德国停止其快速步伐并与苏联对抗时,它敲响了失败的丧钟。
1942年1月莫斯科战役结束时,德国军队遭受了严重的失败,因为其士兵没有足够的冬装。这是德国物流跟不上的最好例子。因此,苏联打败德国军队的核心原因不是苏联的冬天,而是它跟不上的后勤。此外,综合国力无法击败苏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