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小品要有空白。畫小品,一般說在構圖上最好要有足夠大的空白,看看宋代小品就知道了。

“小品”不小,大有講究!

大凡小品,都要耐看、耐品、耐推敲。國畫小品畫從取材到構造、從形象到筆墨,都容不得半點馬虎,如果畫寫意,幾筆下去,妙筆、敗筆即見分曉、即能知道功力如何。所以說“小品”不小,大有乾坤,需要着重注意幾下幾個方面:

“小品”不小,大有講究!

一、小品要有空白

畫小品,一般說在構圖上最好要有足夠大的空白,看看宋代小品就知道了。佈置物象時,空白的疏密大小形狀位置都要講究,所謂“密不透風疏可走馬”是王道。

爲什麼要有較大的空白呢?較大的空白一般都在襯托主題,給主題以充分的空間,而且空白和較密的部分對比還會形成某種節奏和疏朗效果。因爲一般情況下清朗的構圖會給人的眼睛以舒適的、有張有弛的愉快的感覺,而且有疏有密的佈局會構造出畫面的完整性。雖然小品的面積小,但是再小的作品也應該是一個單獨的、完整的作品。而過多、過密、很擁塞和有很多被切在畫外的形象可能會使人感覺像一件大作品的局部,是從大作品上裁下來的,會使人感覺畫面不完整。而疏朗會讓主題充分展示,爲作品的完整性創造必要條件。

“小品”不小,大有講究!

二、造型的典型性

小品之作,造型的典型性很重要。因爲小品的內容較少,所以要讓人很容易就能看明白主題形象,所以要選取最有代表性的造型、角度、態勢的主題形象入畫。

“小品”不小,大有講究!

三、小品的色彩

小品的色彩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無論是濃墨重彩的畫,還是素淡雅緻的畫,都要區分出主要色調。雖然是國畫,也要有大致的色調,當然這個色調並非像西畫色調那樣嚴格。就如任伯年諸多小品微妙的色彩變化都融匯在一個大調子裏,是一代經典之作。而純水墨也要以它的無窮的氤氳變化取勝,調子則是當然的容易協調。這個意思是說小品色彩不要太花哨,太花哨容易亂,讓人看着眼花,這是一般欣賞規律。

“小品”不小,大有講究!

四、小品的用筆

小品的用筆需要穩、準、狠,這個穩、準、狠當然不是劍拔弩張式的“狠”, 這個意思是果斷、乾脆、準確,不要拖泥帶水,不要在應當顯示畫意(包括筆觸)的地方反覆修改,反覆修改塗抹容易把畫面畫得髒、濁、膩,雖然煞費心機但卻弄巧成拙。要達到這個要求,就要在平時注意積累形象、錘鍊筆墨,方能夠胸有成竹,大膽落筆。這樣說需要的條件很高了,但實在是對畫小品的要求。所以,其實畫好小品真不容易。

“小品”不小,大有講究!

五、小品的題款

無論哪一種中國畫,題款都是構圖中重要的一項。而且在小品,其重要性要比其他大作品重要的多。翻開清代的扇面小品,就會發現有很多大片題款的情況,大面積題款是中國畫獨有的形式美,不可忽視。試想一下,如果畫面已經擁塞不堪,而滿滿的畫面上再題上一大片文字,可能就會很破壞畫面(當然特殊情況例外),雖然並非每張畫都要長題。在構圖很好的畫面上不合時宜的題款,就可能將精心打造的構圖前功盡棄。題款的講究有很多高人長篇累牘地解析,在此不再贅述。

重要的是,題款一定要錦上添花,要使畫面增色,而不是破壞它。最省事的辦法是,東西少空白多,長題,並且注意文字形成的塊面形狀。空白少,窮款或者短題,也要注意文字組合與畫面結構的呼應。還有,如果構圖不滿意而又無法用畫筆改造的話,就用題寫文字來調節,這時候用文字調節可堵,也可疏,看情況爲之。

總之,凡畫畫,平庸之作最多,精品則較少,小品也是如此,要創造出精彩的小品畫,就要努力,要不低於大作品地投入精力。

“小品”不小,大有講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