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西方世界,雖然仍有許多人週日會到教堂做禮拜,但越來越多的人只是慣性行爲、表面功夫,信仰並不虔誠,價值模糊、道德淪喪越發嚴重,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所以,人類要拯救自己須從拯救人類的道德、文化、行爲的信仰開始。

信仰是心靈的淨化與昇華劑

你的一生將取決於內心描繪出的樣貌;你信仰什麼,你就會是什麼。

在我看來,21 世紀的人類社會充滿了各種矛盾,關鍵在於以自我爲中心的社會價值體系,由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的信仰所建構。其主要矛盾有如下7 點。

一、只要財富不想工作。許多人只想追求財富卻不想認真工作,甚至完全不想工作,一心尋找致富的捷徑。

二、只要享樂不顧良知。許多人以享樂爲生活、生命的中心,不顧良知道德,希望享有更多的權利,卻不願承擔責任和義務。

三、只要知識不要人格。許多人只想擁有更多知識,卻忽略人格的重要,將知識的積累與人格的養成割裂,而非相輔相成。

四、只要生意不顧道德。許多職業人士、企業只求業績成長、談成生意,視良知道德如無物;雖然可能獲得優渥的物質生活,卻失去了自我。

五、只要科學不顧人性。許多科學研究人員致力於追求科學進步,卻罔顧人性;諸多科技研究及產品,僅強調科學成分,卻漠視人類的精神需求。

六、只求信仰不願犧牲。許多人雖追求信仰卻不願有所犧牲,其信仰出於私心,並非真的信仰。

七、只講政見不講原則。許多人物的政見,只顧贏得支持,毫無原則可言,根本無法兌現,更以個人利益至上,讓人越發無法相信。

在社會行爲體系中,信仰猶如土壤,唯有溼潤、肥沃的土壤,方能滋生蓊鬱的森林,個人、企業若無信仰,則像未帶羅盤出航的船隻,茫然找不到方向。從我個人角度來說,信仰陪伴我經過職場的風風雨雨與生涯中的低潮、幽谷。大多數有成就的企業家,都有堅強的信仰和信念。

根據我對信仰的認知,我認爲宇宙依循兩類規律運行。第一類規律稱爲“主要原因”(primary cause),指自有永有、不可複製的規律,人類僅能知其然,無法知其所以然,又可稱爲真理;第二類規律,稱爲“次要原因”(secondary cause),指以主要原因爲基礎所建構出的規律,人類可發現、解釋、運用,亦可稱爲定律。若以邏輯檢視兩類規律,主要原因即是因,次要原因則爲果,人類只能從果中有所發現,是爲從有到優。人類的所有創新、發明皆侷限於次要原因範疇內,仰賴各種定律,尚無法跨足主要原因範疇。

主要原因乃爲萬事、萬物爲何存在以及以何種方式存在的原理,特性爲絕對、永恆、不朽,猶如驅動世界前進的軟件;因爲無法以人類的語言精確界定,對人類而言,其非理性、無規律、不可見,只能相信、不能試驗,無法闡釋、分析與推敲。

次要原因爲物質世界(physical world)的規律,爲萬事萬物何以是當下面貌的原理,與主要原因相比,其猶如硬件,有其生命期限,特性爲相對、暫時、必朽;對人類而言,其可用語言精確確定,有特定、清晰的規律,並可理性地闡釋、分析、推敲。

宇宙的存在,是爲了給人類一個適合生活的環境,人類擁有真、善、美,從而推動文明的進步。在宇宙中人類是強勢者,所以人類必須嚴格遵守自然律與道德律,即強勢者尊重弱勢者,宇宙方能長存。如今,因人類的自私自利,嚴重破壞了整個環境,若再不覺醒,繼續違反道德律,將一步步走向自我滅亡的深淵。

人類雖然在體能、感官方面是宇宙中的劣勢者,但之所以成爲管理宇宙的強勢者,關鍵便在於人類不僅擁有管理宇宙的能力(智慧),還可創造、發明各種工具,並引發人類文明史,認同並追隨真、善、美以及因其衍生的道德觀。

追求信仰前得先認識自己

信仰是人類心靈的淨化劑。但人們想追求信仰,就得先認識自己。人類不僅擁有身體,還有靈魂與道德。靈魂與道德實爲人類生命的中心,行爲須合乎道德規範,並找到人生的價值、意義。

道德規範即律法、規條,強調人們應約束利己的行爲,愛人、利他。西哲認爲,人生的價值意義,在於闡揚至善爲利他之心、利他之行,魔鬼的誘惑則爲至惡,即利己之心、利己之行。若將其應用於企業經營,則應調合爲利己之心行利他之行,內聖而外俗。道德規範可帶領生命向前進,亦可讓人自由選擇,若有虔誠的信仰,即可超越自我利益、價值,使人願意奉獻、犧牲、友愛他人,增益信心、愛心與良心,更可爲自己帶來內心的平安與喜樂。人類有了道德規範方有管理世界的智慧,人的信心、愛心、良心,具有永恆的價值。

道德靈魂,乃人類思想、情感、意志的中心,屬於物質世界,主要存在於大腦中,其又可分爲理智中心、情緒中心、生理中心、意志中心等。

肉體,則是道德靈魂的載體,爲人類與外界互動的接口,其可分爲感官中心、行爲中心等。想成爲一個健全的人,就得進行全人整合,不可偏廢靈、魂、體任何一方。

人類文明史表明,隨着時間的流逝,所有事物都會敗壞,從有秩序變爲無秩序,道德亦不斷崩解,除非有信仰的外力介入。人類自認爲可以分別善惡,但人類的道德標準有模糊的灰色空間,標準更可能“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且每個人道德標準不一,從而成爲糾紛的來源。所以,人類要拯救自己須從拯救人類的道德、文化、行爲的信仰開始。

對有信仰的人而言,聖潔不僅僅是一個名詞,更是促使他們提升道德的動力。當面臨墮落、昇華的撕扯時,信仰正是讓人類昇華的力量;我深深相信,人類藉由信仰不僅可提升生命、生活質量,還可增強職場及企業競爭力。

想在職場出人頭地,信念是否堅強,扮演着關鍵因素。在我的認知中,信念(belief ) 所相信的對象爲物質世界的哲學、理念、他人或自己等;而信心(faith)是指“所望之事的實底,未見之事的確據”,相信的對象則是上天或道德敬畏。

有虔誠信仰的人,多半有較高的EQ、XQ 與較強的信念,可超越環境的影響;這樣的人,積極善良、正面樂觀,有勇氣對抗挑戰與逆境,更容易獲得生活、事業、人際關係上的成功!

泱泱美國的逐漸衰敗

西方國家之所以國強民富,與信仰息息相關。但近年來,因後現代主義信仰崛起,且與基督宗教信仰並駕齊驅,有時影響力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導致諸多國家國勢日衰、社會動盪。

西方人認爲,上帝是宇宙的主宰,且時時積極參與世界的所有事務,人類應追求真理與絕對;但由於受後現代主義信仰擠壓,越來越多的青年一代離開教會。後現代主義信仰強調一切以人類爲中心,人類不僅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存在者,更是自我命運的主宰者;有些更強調人類纔是衡量萬物的尺度,且沒有任何絕對的道德標準,沒有絕對的價值和意義,只有相對的價值和意義。所以也就沒有永恆的支柱點,人類在任何時候可以自己訂定是非善惡的標準,以符合時下的需要。

在西方世界,雖然仍有許多人週日會到教堂做禮拜,但越來越多的人只是慣性行爲、表面功夫,信仰並不虔誠,價值模糊、道德淪喪越發嚴重,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

二戰後,美國一直是西方世界的領袖,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執全球之牛耳,迄今尚無任何國家可威脅其地位。如果將一個國家比喻爲一棵樹,單看枝葉(如政治、軍事),美國依然欣欣向榮;但若轉眼看樹幹(如文化和倫理),便會發現美國已有向下沉淪的徵兆,如槍支日益氾濫、種族衝突加劇等;再往下看樹根(即道德、誠信),其道德淪喪已十分明顯,上一次發自美國的金融海嘯就是商業道德沉淪的明證,其病竈實爲土壤劣化、樹根染病,即後現代主義已撼搖其信仰的根基了。

版權聲明:本文選自基督徒企業家 孔毅 著《贏在扭轉力》,青橄欖書殿出品。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以及圖書圖片信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