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王朝,開國皇帝的廟號,一般是祖。比如漢太祖高皇帝劉邦、隋高祖文皇帝楊堅、唐高祖武皇帝李淵,還有宋太祖、明太祖等等。

開國皇帝后面,會有一個開創某某之治太宗皇帝。比如漢太宗文皇帝劉恆、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還有宋太宗、元太宗、明太宗、清太宗。

說到明太宗,大家可能就比較陌生了。明太宗就是明成祖朱棣。朱棣駕崩於1424年,被明仁宗朱高熾上廟號曰太宗,諡號曰文皇帝。過了一百多年,明世宗把朱棣抬高一級,上廟號曰成祖。

李淵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我今天之所以特別強調朱棣的明太宗廟號,是因爲覺得明太宗和唐太宗太像了。唐太宗有貞觀之治,明太宗有永樂盛世。唐太宗玄武門殺兄誅弟上位,明太宗也是靖難上位。兩個太宗文皇帝,都是得位不正,卻有豐功偉績。

唐太宗和明太宗的豐功偉績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說了,今天就重點說一說兩位太宗文皇帝得位不正後遺症。

唐太宗在玄武門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他的兒子們看到老爹如此這般,也有樣學樣。魏王李泰作爲唐太宗的嫡次子,扮演了當年秦王李世民的角色。李承乾作爲唐太宗的嫡長子,肯定不願意成爲李建成2.0版本。

唐太宗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就在李承乾和李泰激鬥正酣的時候,李世民的庶子李祐,在齊州起兵造反了。李祐不是長孫皇后所出,是個沒有繼承權的庶子。李祐不甘心,他覺得老爹當年可以武裝奪權,自己也可以武裝奪權。

李祐公然在齊州招兵買馬,並且起兵造反了。李祐不是謀反,是實實在在起兵造反了。李祐造反的消息,傳到李世民的耳朵裏。李世民哭得稀里嘩啦,給兒子寫了一封信:“兒啊,放下武器,爲父保證繳槍不殺。”

李祐不聽父皇的話,非要跟父皇見輸贏。李世民派兩員瓦崗系大將軍李世績和劉德威出征,李祐的部下知道打不贏,臨陣倒戈活捉李祐,把他獻給李世民。李世民下詔,貶李祐爲庶民,賜其一死,以國公禮節下葬。

李承乾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李祐造反的餘波未平,太子李承乾又謀反。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李世民的異母弟李元昌、李世民的外甥趙節、李世民的女婿杜荷,組成想殺了李世民,扶李承乾上位。

李世民破獲李承乾謀反案之後,廢李承乾爲庶民。李世民下詔,賜女婿杜荷、外甥趙節、弟弟李元昌死罪。李泰也受到波及,被李世民軟禁,還褫奪了繼承權。

《資治通鑑》和《新唐書》記載,李世民當着四位宰相的面,歷數三子一弟不孝。李世民越說越激動,突然就要拔刀自刎。宰相們趕緊上前,奪了李世民的佩刀,才制止李世民自殺的鬧劇。

朱棣起兵靖難的時候,三個嫡子都參加戰爭,並且立下戰功。朱棣稱帝之後,嫡長子朱高熾被立爲太子。嫡次子朱高煦和嫡三子朱高燧,也想效仿父親靖難奪嫡。

李泰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朱高燧謀反的事情,最先露出馬腳。朱棣大怒,把朱高燧的黨羽,殺了一個精光。朱棣免了朱高燧的死罪,朱高燧知道自己沒有造反的能力,從此變得老實,最後得以富貴善終。

朱高煦在明太宗當朝期間,就不服太子朱高熾。明太宗深知朱高煦不是省油的燈,處處提防朱高煦。有老爹在,朱高煦倒也沒有鬧出大動靜。

明太宗駕崩,朱高熾即位,是爲明仁宗。明仁宗是短命皇帝,只當了十個月皇帝,就駕崩了。太子朱瞻基即位,是爲明宣宗。著名的“仁宣之治”,說的就是朱高熾和朱瞻基這對短命父子皇帝。

朱高煦見到侄兒稱帝,就把自己當成靖難的朱棣,把朱瞻基當成了朱允炆。朱高煦起兵造反,企圖來一個“靖難之役2.0版”。

朱瞻基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只可惜,朱高煦沒有朱棣的本事,朱瞻基也不是朱允炆那樣的草包。朱高煦兵敗,結果是斷送了卿卿性命。

李祐、李承乾、李泰的事情,可以說玄武門之變後遺症。朱高遂和朱高煦的事情,可以說靖難後遺症。唐太宗和明太宗的晚年,都爲當年殺親奪位付出了沉痛的代價。這就叫“天理循環,報應不爽”啊!

本文資料來源:《二十四史》《資治通鑑》。

本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託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