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鄭爽在節目中自曝,張恆吵架的時候口頭禪是“你找你前任去”,“要不就說你換一個”。

張恆吵架口頭禪,“找你前任去”:鄭爽爲什麼會和張恆在一起?

張恆吵架口頭禪,“找你前任去”:鄭爽爲什麼會和張恆在一起?

聽完棚內嘉賓都忍不住得批評批評張恆了:太傷人,不能這麼聊天。

張恆吵架口頭禪,“找你前任去”:鄭爽爲什麼會和張恆在一起?

每次看《女兒們的戀愛》張恆鄭爽這對都很讓人揪心。幾乎每一期都會有矛盾。而一直以來,張恆採取的應對方式都是冷漠、迴避、不應答。

張恆吵架口頭禪,“找你前任去”:鄭爽爲什麼會和張恆在一起?

一次,他們因爲服裝設計的問題產生分歧。

當鄭爽冷靜後多次試圖緩和氣氛時,張恆都全程“撲克臉”冷暴力回應。

甚至看到鄭爽哭了,張恆也沒什麼回應。後來鄭爽還去哄張恆,但張恆並沒有做出表示,還是默不作聲。

張恆吵架口頭禪,“找你前任去”:鄭爽爲什麼會和張恆在一起?

還有一次,因爲臨近生日會日期,鄭爽倍感壓力,連在車上也忙着記動作和歌。而張恆則忙着向女友介紹他小時候踢足球的場地,兩人完全不在一個頻道。

張恆起先還耐着性子安慰女友,讓她不要太過於操勞,生日宴會和綜藝節目做好一項就可以了。

但見鄭爽還是一臉愁容,他瞬間臉色難看到了極點,有些生氣的說道:“你練吧,不用跟我解釋”,然後獨自下車買東西。

張恆吵架口頭禪,“找你前任去”:鄭爽爲什麼會和張恆在一起?

在男友走後,鄭爽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在車內小聲的哭了起來。

很快在張恆回來前又調整好心情,主動安慰起了張恆,伸出手摸男友的頭髮。面對女友的示好,張恆的臉色才慢慢好轉。

張恆吵架口頭禪,“找你前任去”:鄭爽爲什麼會和張恆在一起?

● 什麼是冷暴力?

正如Papi醬所說,“他把所有通道全都關閉了”。

這也是大多數家庭中,在發生爭吵時,大多數丈夫會採取的策略,“關掉,不跟你吵”。

張恆面對問題,採取的是一種迴避型的應對方式。

這一行爲又被稱作Stonewalling,直譯過來是“石頭牆”,也是我們常說的冷暴力。它是摧毀婚姻的四大因素之一。

社會心理學家約翰·古特曼曾經總結了親密關係中最應該避免的4種交流習慣,他稱之爲“戀情的毀滅信使”。分別爲:消極的沉默、直接的蔑視、蹩腳的譏諷、無端的挑釁。

張恆吵架口頭禪,“找你前任去”:鄭爽爲什麼會和張恆在一起?

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Model)指出,夫妻的衝突解決是影響婚姻衝突與婚姻質量關係的關鍵。

積極的解決方式,如妥協與協商會提高夫妻的婚姻質量;反之,無效的衝突,如言語或肢體暴力、情緒失控,以及迴避(如拒絕討論問題)會對婚姻質量產生消極的影響。

其中,丈夫的迴避策略對於婚姻質量具有較強的破壞力。

從張鄭二人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來:張恆一板臉,鄭爽就想哭。

張恆吵架口頭禪,“找你前任去”:鄭爽爲什麼會和張恆在一起?

這種不健康的互動,也許在早期的感情會被濃情蜜意給沖淡。但沒有及時處理的消極情緒,最終會累積成破壞感情穩定甚至吞噬婚姻的黑洞。

一系列的心理學也研究指出,夫妻雙方的互動是雙方互相影響的過程,單向互動是婚姻質量下降以及離婚的重要原因之一。

張恆吵架口頭禪,“找你前任去”:鄭爽爲什麼會和張恆在一起?

採取迴避型策略的原因

儘管迴避型的策略不利於問題的真正解決,但是卻可以避免矛盾的擴大化,防止對方的情緒激化。

採取迴避型的問題解決策略,可能是當事人主動反擊的策略,你使用你的激動與憤怒,我是用我的冷漠與迴避;

但是,這也有可能是Ta被動啓動的防禦機制,“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可能一 你讓我不開心,我就冷落你

張恆吵架口頭禪,“找你前任去”:鄭爽爲什麼會和張恆在一起?

Papi醬在節目中評價張恆沉默行爲的時候說:

“二十多歲的時候,有一點那種,我自己的自尊是最重要的。”

當鄭爽否定衣服時,張恆顯得很不開心。面對鄭爽忽視自己,張恆也不開心。

很顯然,在自我認知中,他把鄭爽的這種否定和忽視,轉架成了對自己的自尊的踐踏。

生活中,這種矛盾並不少見,比如加班到深夜,男朋友卻沒有一通電話問你下班了沒?那麼,女生很可能會冷戰好幾天。

首先,情緒來自哪裏?

我們對事情總有一個預期值,當結果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時,就開始腦補一場大戲。在這個過程中,憤怒情緒持續裂變,最終要麼爭執要麼冷戰。

這些矛盾產生的主要模式:自我中心的自動化解讀+自我腦補。

張恆吵架口頭禪,“找你前任去”:鄭爽爲什麼會和張恆在一起?

其次,如何發泄情緒?

像張恆這樣的人,他們會認爲“憤怒與發火是不恰當的方式”,所以通常會選擇“冷暴力”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因爲他知道,對方在乎自己,如果我不理Ta,Ta會傷心,那我的報復就成功了。

可是Ta卻不知道,儘管這滿足了自己一時的報復心理,但是卻爲以後的相處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可能二 我好混亂,我該怎麼辦

張恆吵架口頭禪,“找你前任去”:鄭爽爲什麼會和張恆在一起?

面對對方的接連否定或者指責,大腦可能出現一片空白。不知所措,不會反駁,不會安慰,也不知道是不是該退步,“我不知道要怎麼辦纔好”。

就像在節目中,張紹剛猜測的那樣:

面對親密愛人讓自己不舒服的地方,當事者可能“情緒先行”,不開心,不舒服,但是卻沒有爲自己的不舒服找到什麼適當的說法。

不滿的情緒佔據了Ta的大腦,使Ta不想說話。

這兩者區別在於,一個是有意識的去冷暴力你,一個是下意識的去冷暴力你。無論出於哪種可能,採取迴避型策略,實際上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他們深層的心理機制是:我這樣對你(攻擊你),你會不會生氣?會不會"接的住"我?這是對安全感的一種試探。

張恆是個缺乏安全感的人,他表現在需要對方的包容和接納,纔會感覺到是被愛的;

鄭爽也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只不顧她的內化成了對自己否定懷疑,變得敏感脆弱。

他們的一次次爭吵,就像是倆個報團取暖的小孩,在覆盤重演彼此傷害。

張恆吵架口頭禪,“找你前任去”:鄭爽爲什麼會和張恆在一起?

●如何避免迴避型策略

★樹立邊界感

在“冷戰”事件發生之後,節目中播放了張恆的後採片段。張恆表達道:自己不爽的原因,是因爲鄭爽沒有考慮到員工的艱辛。

可他忘了,他們是工作夥伴,但更是情侶。張恆沒有轉換自己的角色,而忽略了鄭爽的感受。

張恆吵架口頭禪,“找你前任去”:鄭爽爲什麼會和張恆在一起?

對於節目中爆發的矛盾,papi醬給出的建議是,工作和生活要分開,要有一定的界限感。

很多人認爲相愛的兩個人應該是親密無間的,但現實是,無界限的親密關係會導致各種各樣的問題。

一個缺乏界限感的人,喜歡替別人做選擇、決定,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想法,或有意無意地侵犯別人的界限。

有邊界感的人,會明白再親密的兩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意見相左是常事,他們會尊重彼此的想法,寧願觀點碰撞然後商量着解決,也不會冷戰。

★優先安撫情緒

鄭爽看出男友的不開心,試圖去哄他,卻在他的冷漠中逐漸低沉,最後委屈流淚。那一刻,她想要的並非是他放棄立場、並非勝負,而是一個簡單的微笑或擁抱。

就像鄭爽安撫張恆的情緒一樣,張恆也應該第一時間給與鄭爽安撫,而不是冷漠的固守自己的自尊心。

張恆吵架口頭禪,“找你前任去”:鄭爽爲什麼會和張恆在一起?

★注意表達情緒的方式

我們鼓勵伴侶間能夠坦率地表達自己情緒,同時也要選擇適當的表達方式。

當鄭爽不滿意設計時,她出現了大量指責性語句:

“你怎麼可以這樣×××”

“你這樣×××不太好吧”

“你沒有考慮到×××”

以“你”字開頭,往往會使對方感受到自己拋出的是一把指責的利劍,指向的就是自己,而會感受到巨大的威脅。

在這裏推出一種“XYZ”的表述方式:當你在Y情況下做X時,(描述行爲,注意不要誇大),我感覺Z(請描述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你怎麼…”,比如,我感到厭倦)。

在這種情況下,對方纔會冷靜下來考慮你的感受,而不需要先保護自己。

張恆吵架口頭禪,“找你前任去”:鄭爽爲什麼會和張恆在一起?


在這個孤軍奮戰的世界找到一個願意共度一生的人並不容易,這條路上,請對ta多一點偏愛和例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