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中把虎和驴写得形象鲜明生动,句句不离开虎,却处处都在写驴,从虎见到驴、惧怕驴,到试探驴,最后吃掉驴,虽篇幅不长,但情节紧凑,波澜起伏,还细致地表现了老虎从极度恐惧到得意洋洋的心理变化过程。有人结合柳宗元生平,认为麋、驴、鼠三种形象是政治讽喻,有确切所指。

赏析
“三戒”出自《论语·季氏》中的“君子有三戒”。不过《论语》中所说的“三戒”是指少时戒色、壮年戒斗、老而戒得。柳宗元仅仅借用了其字面意思,而赋予了它另外的内涵。
这内涵在文首的小序中说得很明白,是指“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的行为,具体而言,包括“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
总之,是说那些对自身没有清楚认识、没有自知之明却还依靠外在条件肆意妄为的人,一旦环境变化,必然大祸临头。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柳宗元写了这三篇分别以麋、驴、鼠为主人公的寓言故事。
麋不知道自我的本质,认不清与犬的区别,也不知道正是完全凭借主人的宠溺,家犬才对它友善。一旦失去了主人袒护这个条件,外犬便毫不犹豫地将它杀死吃掉。
与麋的分不清敌我相比,驴则是没有意识到自己与虎之间的实力相差悬殊,轻易地暴露了自己的实力,最终葬身虎口。
如果说麋和驴还是糊涂,没有自知之明,我们对它们的悲惨结局还会觉得可怜可悲,鼠就是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利用主人家的畏忌,肆意妄为,其种种行为让人厌恶,它最后覆灭的结局也会让人觉得是咎由自取。
有人结合柳宗元生平,认为麋、驴、鼠三种形象是政治讽喻,有确切所指。这当然也有道理,但杰出寓言的寓意是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普遍性的,有时甚至超出作者的本意。
这三篇寓言显然不仅仅适用于柳宗元的时代,特别是《黔之驴》一篇,在后世广为流传。
文中把虎和驴写得形象鲜明生动,句句不离开虎,却处处都在写驴,从虎见到驴、惧怕驴,到试探驴,最后吃掉驴,虽篇幅不长,但情节紧凑,波澜起伏,还细致地表现了老虎从极度恐惧到得意洋洋的心理变化过程。
而驴的外强中干、不堪一击的形象,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刻画出来。汉语中也由此多了“黔驴技穷”这样一个成语。
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非常感谢你们的观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