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佟大爲:你東北人怎麼還會怕冷

在-40℃的戶外活動,我的體驗是無論穿多厚都不管用,如果臉露在外面你就知道什麼叫皮膚被撕裂,眉毛、睫毛、鬍鬚都結霜,說話不由自主地上牙磕打下牙。再說得形象一點,就像是數根針在戳你一樣,或者裸身走進冰庫。你要知道,通常情況下冰箱冷凍室的溫度也不到-20℃。

作爲一個2015年在黑龍江伊春-40℃的環境拍過戲的人,我先來說說當時的情況。電影《冰河追兇》開機那天,室外氣溫在零下三十七八攝氏度。沒風還好,有風的時候簡直是種折磨,身上的熱量慢慢就流失了。

隨筆|佟大爲:你東北人怎麼還會怕冷

尤其是腳,逐漸失去了知覺,感覺就算包了十牀棉被,踩在冰面上時像光腳一樣。而且拍着拍着,鼻涕根本不受控制,不由自主地就流出來了,更誇張的是還沒等全部流下來就在鼻孔下面結成了冰凌……

去拍戲前,我還特意在國外買了據說超級保暖的棉服,然而再厚實的衣服也抵不住-40℃的極寒。

拍戲時,最恐怖的是颳大風。風吹得人連氣都喘不上來,哪裏還能說得了臺詞?而且環境音全是呼啦呼啦的風聲,苦了錄音老師。

有一場在冰面上趴着的戲,遇上了暴風雪,但是因爲要延續那個被凍僵的狀態,所以我一直沒起來。每次說臺詞,一張嘴,風颳得滿嘴都是雪,眼睛都睜不開,還要繼續在冰面上趴着。

隨筆|佟大爲:你東北人怎麼還會怕冷

東北的雪全是冰粒,風吹到臉上跟被冰雹砸似的。那場戲結束後,我鑽到有暖氣的車裏,等到緩過神來,頭髮上、衣服上的雪化了,整個人就跟掉進冰窟窿一樣。想想萊昂納多不僅要穿着單衣站在雪地裏,還要裹着碩大的獸皮在冰河裏撲騰,簡直是在用生命拍戲,真是不容易。

其實不只身體冷,室外低溫給電影拍攝也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最近我看了《荒野獵人》的幕後報道:“所有人都被凍僵了,設備在承受極限,把攝像機從一頭拿到另一頭簡直是噩夢。”這句話真的一點也不誇張,有時候我們劇組的攝像老師一不留神,就摔倒在冰上,那聲音,我聽着都疼。

在伊春拍《冰河追兇》的日子裏,每天都有大部分的時間消耗在調試機器和推車上。現場的所有車輛都結了厚厚的冰,在雪路上行駛一段時間,車輪就會打滑。開車在冰面上行駛,感覺像在漂移,每天都會有意外發生。

另外,劇組還準備了7臺熱風機,不間斷地給3臺攝像機烘烤加溫,防止攝像機被凍關機。工作人員每天能消耗100多箱暖寶寶,消耗的鼻涕紙大概能繞伊春地區一圈吧。

隨筆|佟大爲:你東北人怎麼還會怕冷

千萬不要問我“你是個東北人怎麼還會怕冷”,因爲我們撫順真沒有這麼冷啊!其實-40℃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必須待在室外。你們可能不知道,東北人家的窗戶是雙層的,陽臺是封閉的,供暖是地熱,室內溫度就跟夏天似的,可以穿着短袖喫冰棍。

東北人又不是北極熊,我們只是裝備好,真的不是屬性高!要說我作爲東北人唯一有優勢的地方,就是我知道在這麼冷的環境裏拍戲應該怎麼保暖,總結起來就是:多穿、多喫、多動。尤其是多喫東北菜,拍戲的時候我和梁家輝大哥沒少喫東北的“殺豬菜”。

隨筆|佟大爲:你東北人怎麼還會怕冷

推 薦 閱 讀

Recommended reading

特稿|山火,你可咽得下30名英雄的頭骨

清明|於永軍:讓英雄精神與我們一起同行

親情|江兆濤:陪娘說說話

詩歌|劉業勇:那個熊兵

春分,春意正濃

散文|於永軍:河邊的那片田野

詩歌|胡世宗:戰場是平等的王國

散文|吳明錄:憶起“票證時代”的故事

親情|戴墨:姐姐的大學

畢可弟:邊城丹東,一座因戰爭聞名世界的英雄城市

散文|張晴:快樂,生命的春天

兵之初|藍茹:我當新兵的時候

親情|慕佩洲:婦女節,閨蜜節

特稿|於永軍:誰是雷鋒的學習榜樣?

特稿|陶克:雷鋒是誰

劉衛華:點亮士兵心中那盞燈

劉婧:旅長,見字如面

親情|董攀山:戰友替我盡孝心

詩歌|馬曉煒:哨所(外二章)

散文|劉含鈺:最是一年情濃時

軍戀|戴永洋:送你一枚子彈殼

王虎羣:根扎大地花蔥蘢

隨筆|畢可弟:有女萬事足

兵之初|聶虹影:生命的每種色彩都值得重溫

親情|母親的“鄉味”已化作潛藏在我味蕾的獨特記憶

詩歌|崔皓:最好的時光(組詩)

年味|若汀:年在血脈裏流淌(評論)

年味|王書豔:邊陲的年味

年味|於永軍: 心頭亮着一盞光榮燈

年味|仇秀莉:帶補丁的新軍裝

年味|申煥:最是團圓年味濃

年味|婁軼斐:父親的“全家福”

年味|班琳麗:人間又逢年

年味|軍營裏的那個情人節

年味|艾蔻:我不要回到1997年

年味|汪思祺:年的隨想

年味|孔昭鳳:您是我的媽媽,我是您的兒子

年味|王惠明:守歲

年味|孔慶珊:奔赴軍營來過年

年味|低眉:鄉村裏的年俗

年味|張嵐:故鄉,在喊你回家過年

年味|魯丁:何處是戰士的新年

年味|東來:除夕夜,我第一次站崗

年味|焦潔:春聯裏的夢

年味|傅彩霞:燉豬臉,過大年

年味|王明昭:爺爺奶奶的年

年味|若汀:年豬肥了

年味|任瑞娟:軍營餃子年味濃

年味|楊勤良:那個春節,我們即將出徵

年味|若荷:歲也匆匆,年也匆匆

年味|胥得意:家鄉正在話新年

故事|薛培政:一九四一年白露前夜

親情|侯健飛:慢慢長大

詩歌|魯丁:詩歌是時代的鼓角

親情|城裏妻子鄉下媽

故事|身着戎裝一路追夢

軍戀|這一路,心甘情願陪你走

隨筆|楊勤良:銘記於心的名字

特稿|畢可弟:西沙,西沙 ,祖國的寶島,我可愛的家鄉

親情|王飛:母親的理解,我的心

兵之初|楊玉辰:軍裝,嵌着我37年的榮光

散文|韓紅霞:我愛軍歌嘹亮

詩歌|冷燕虎:那些橫刀立馬的人

故事|王書豔:流淌的光陰,道不盡戍邊衛士的情深

特稿|仇秀莉:今又臘八,道不盡的思念

特稿|低眉:臘八是一碗熱粥

軍戀|劉含鈺:你也一樣勇敢

親情|馬昕:母親,最後這段路我陪您走

詩歌|東來:我在風中抓住一顆子彈

隨筆|畢可弟:看大美海南,更感當年解放海南之萬幸

特稿|喬良:周總理這個人

故事|高鶴語:淚珠上的燭光

小寒丨年味漸濃,靜待故人歸

兵之初|朱昭平:四年“熔爐”的點滴記憶

詩歌|李戰吉:獻給百歲將軍和他的家

軍戀|張海宇:我把青春獻給你

特稿|焦潔:牽手2019,我寫下一首春天的歌

特稿|於永軍:向前進,朝着勝利的方向

詩歌|蔡薇蔓:在最美的時候遇見了你

散文|王倩:鶴望蘭,顫了誰的心絃

故事|李浦松:軍旅中最鮮亮的音符

詩歌|顧中華:故鄉的月亮,藏進新兵的行囊

人生|袁建新:心中要有一座山

特稿|於永軍:人民心中永遠的星

兵之初|有一種青春叫軍營

散文|晏 良:我這一家子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軍戀|孫進軍:北疆哨所“相思樹”

詩歌|李戰吉:挺直脊樑吧,前進!

母親|鄧一非:母親的鄉曲是歲月抹不去的記憶

隨筆|羅茂夫:名湖之秋

故事|馮程:雨夜潛伏

散文|楊勤良:閃光的日子

快樂營地 | 我覺得被窩以外的地方都是遠方

兵之初|左峯源:讀懂父親的目光

特稿|王斌:公祭日裏的“祭”與“憶”

特稿|陳先義:狼頭"黑臉司令"走了

故事|一座哨樓一汪泉,流水歡歌傳邊關

詩歌|黃美英:我是你的那一半月亮

今日大雪:一種清孤不等閒

詩會|寫給英雄的詩章(含評論)

詩會|胸膛裏永遠迴盪你的聲音

詩會|你的目光裏有這世間最美的風景

詩會|27歲的青春在邊境植入忠誠

詩會|艾蔻:雷神的救贖

詩會|以麻栗坡名義記住英雄

詩會|向你致敬,我心中的男神

詩會|你是我見過最耀眼的光芒

詩會|你用勳章編織和平的花環

詩會|雷神啊,我彷彿聽見你說

詩會|綻放在雷場上的青春

詩會|我願做你的雙手和眼睛

詩會|在黑暗中祈禱黎明

詩會|記住英雄最帥氣的樣子

特稿|關泠: 那一刻,我讀懂了戍邊人的情懷

故事|劉恆: 和父親一起走過的軍旅路

兵之初|楊玉辰: 最是難忘老連隊

詩歌|低眉: 十一月的巨幅男畫像

特稿|王秋燕:他眼中的光芒

母親|王煊堘:母愛和夢想不能辜負

人生|趙廣硯:信念的力量

兵之初|王厚明:生命裏的那把鐵鍬

家書|紙短情長,這封寄給新戰友的家書很勵志

特稿|東來:車落萬州江中,窒息了我的呼吸

、特稿|東來:崔永元,走下去

軍戀|胥得意:點一盞燈,照亮你回家的路

散文|於永軍:夢中的那條小河

親情|慕佩洲:“鐵壺”姥爺的紅燒肉

母親|馮斌:車站

散文|韓立建:馬裏少年的笑臉

特稿|東來:笑誰哭誰,我們都殊途同歸

隨筆|張弛:新聞與散文是一對兄妹

特稿|回顧這些經典作品, 才發現金庸就是我們的全部青春啊……

故事|深山有你風不寒

詩歌|王久辛:月的湖 湖的月

故事|李辰:一次自我介紹

母親|張嵐:那些愛意綿綿的日子

詩歌|瓜爾佳荒原:我被鄉情閃着了

散文|高夢璇:青春

故事|郭校:一牀行軍被

散文|盧嘉欣:印象西北

軍戀|戴永洋:春風十里不如你

人生|趙小越:淘一段舊時光

詩歌|胡世宗:共和國永遠年輕

兵之初|範立才:夜幕下的哨位

特稿|羅援:喚起軍人的陽剛與血性

兵之初|聶虹影:大山深處最情牽

散文|張弛:我家門前的一條老巷

軍戀|康德華:軍戀之歌

詩歌|代藝桐:我曾獨自奔走

國慶特稿|我想北京天安門

國慶特稿|朱建信:親親祖國

人生|潘玉毅:夜讀書

兵之初|李西嶽:我的老班長

軍戀|戈壁紅柳

詩歌|劉笑偉:軍營的聲音

中秋特稿|楊靖媛:長情最是邊關月

中秋特稿|傅彩霞:沾滿思念的月餅

中秋特稿|東來:我想咬住中秋半個月亮

故事|王書豔:盛開在邊境線上的映山紅

故事|最耀眼的“印章”

特稿|於永軍:九一八,我們應當銘記什麼?

快樂營地|《新戰友,告訴你一件軍營神器》之臉盆

快樂營地|軍訓教官和大學生的那些囧事

人生|宋伯航:讀書照亮人生

親情|馮斌:“老革命”

兵之初|楊勤良:夢裏又當兵

特稿|張嵐:最好的老師

快樂營地丨喫瓜羣兵,那些年看兵哥如何玩壞西瓜

退伍季丨《我在軍營收穫了什麼?》之致敬老兵篇

親情|張鵬:回家

故事|裂縫中的陽光

詩歌|察哥蘭草:正北方軍人

故事|胥得意 :有夢想的新兵

詩歌|張晗:弱水河畔

故事|趙學禮 :我駕傷殘客機萬里行

退伍季丨《我在軍營收穫了什麼?》之軍戀愛情篇

退伍季丨《我在軍營收穫了什麼?》之青春成長篇

詩歌|劉曉帥:假如我不在馬裏

家書|對不起父親,我偷看了您的信

軍戀|盧茂亮:美麗十環

親情|張麗:一枚溫熱的雞蛋

退伍季丨《我在軍營收穫了什麼?》之戰友情篇

退伍季丨《我在軍營收穫了什麼?》之軍營瘦身篇

散文|孫學田:追尋失落的圓明園

詩歌|郭曉曄:武鄉行

親情|曹成:他長在我心靈的草原上

兵之初|李黎:老班長的揹包繩

快樂營地丨軍戀保鮮計,你學會了嗎?

情感|七夕:聆聽軍戀的守望之歌

兵之初|回到夢想開始的地方

快樂營地丨七夕軍營單身狗脫單祕籍

七夕特稿|夜空中最閃亮的星

七夕特稿|漂洋過海來看你

兵之初|趙廣硯:閃爍在心空的那顆星

快樂營地|天呀!真是熱skr人!

文藝爭鳴|焦凡洪:謳歌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軍戀|胥得意:溫暖遠山的紅圍巾

散文|聶虹影:懷念濟南

兵之初|於永軍:新兵時,我寫了一首最抒情的歌

母親|李玲玲:我給母親修趾甲

兵之初|張鳳英:一件舊軍裝

八一特稿|小戲骨唱響英雄讚歌

八一特稿|東來:八月之上

人生|代二:不忘初心

兵之初|杜法好:那年穿上了綠軍裝

詩歌|張晗:荒漠裏的繁花

母親|韓紅月:讀懂母親的手

人生|於永軍:愛心遭憋的滋味

兵之初|李燦鵬:我的軍旅麻辣燙

家書|朱洪德:致父母——孩兒立志出鄉關

散文詩|陳茂慧:在草木中

家書|付貴:致妻子——春風萬里寄相思

母親|汪桂菊:媽媽,想說一聲愛你,卻已來不及

兵之初|薛培政:初 心

家書|章海軍:致軍娃——你是我的全世界

兵之初|張弛:當兵紀事:1973年在呼圖壁

母親|張嵐:母親的明月光

親情|孔昭鳳:你是我眼中最亮的點

兵之初|周建道:新兵連裏打揹包

散文|張麗:街邊的梧桐樹

親情|蔣德紅:麻辣魚香

兵之初|丁尚明:懷念“兵之初”的歲月

散文|宋鶯:我的軍人情結

詩歌|郭曉曄:刀鋒

散文|吳萬夫:兒子圓我軍人夢

母親|傅彩霞:焚書

詩歌|喬良:唐師

親情|王書豔:父親的軍裝

人生|於永海:再小的夢想也值得尊重

詩歌|王妍丁:情到深處

端午節特稿|於永軍:遙想屈原說愛國

父親節特稿|朱建信:祭父辭——我就是你的墓碑

散文|傅彩霞:詩詞,精神的蜂房

詩歌|呂克磊:士兵兄弟

散文|宋鶯:穀雨神筆種春秋

散文|朱昱:如歌的蛙聲

散文|楊金輝:那年深秋我參軍

軍戀|周玉明:我的霸氣女神

母親|雷從俊:母親“斡旋”我從軍

散文詩|陳茂慧:永恆

散文|藍茹:戰火中的書香和明燈

家書|韓紅月:懷念那些寫信的日子

散文|戴墨:那年,他在撒哈拉

詩歌|郭曉曄:努爾哈赤最後的赫圖阿拉

老兵|王舉芳:火紅的紅領章

家書|王新亞:達瑪拉雪山下的墳塋

故鄉|張嵐:故鄉的燈

人生|張悅然:舊時的別離

詩歌|喬良:漢劍

親情|馮東:封存的影子

母親節|低眉:手指上的動詞

母親|董攀山:我的白髮親孃

5·12特稿|張建華:滿江紅——紀念彭州抗震十週年

5·12特稿|於永軍:我是一個老兵

5·12特稿|朱建信:備忘錄——汶川大地震10週年祭

軍戀|我和軍姐夫的愛情故事

家書|給母親的美麗謊言

家書|餘遠來:家書裏的浪漫變奏曲

軍戀|王培靜:情書

春天|張嵐:又是櫻花盛開時

家書|薛維高:跨越25年的 “重逢”

母親|馬譽煒:孃的眼淚爲我淌

春天|宋燕:春天的詞牌

散文|倪慧娟:活在當下,讓生命起舞

軍戀|顏士強:一摞情書渡“鵲橋”

家書|楊靖媛:寫給爸爸的信札

春天|滕揚:遊園驚夢

春天|東來:英雄仍在,纔有開不敗的春天(外一首)

散文|王書豔:種在三角山的相思

家書|王辰瑋:你稚嫩的雙手已經牽着世界

春天|楊志健:心路春霏(組詩)

母親|丁增義:孩子, 媽媽等不了20年

軍戀|王德成:春憶情愫

清明特稿|低眉:春天花會開

清明特稿|清明時節寄哀思(組詩)

清明特稿|宮瑩:與父親書

清明特稿|傅彩霞:母與子的心靈對白

前衛原創文學淨土

隨筆|佟大爲:你東北人怎麼還會怕冷隨筆|佟大爲:你東北人怎麼還會怕冷隨筆|佟大爲:你東北人怎麼還會怕冷

主 編張鄉林

期 號前衛文學(微信版)第1521期

投 稿 [email protected]

覺得好看,請點這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