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正學習燒烤技術 準備外出打工

本報訊(記者黃錚)“姐,我的戶口辦下來了。”楊洋興奮地給記者發來微信語音,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不久前,本報“我要找到你”欄目登出了《養父帶18歲“黑戶”兒子向本報求助 苦盼生母回錦爲其落戶》的報道。目前,母親雖然依舊下落不明,但在黑山縣公安局的努力下,楊洋的“落戶夢”終於圓了。昨天,記者再次與楊洋通話,他說自己現正在鎮上學習燒烤技術,打算明年再出門打工。

“楊洋的身世比較離奇,也給落戶帶來較高難度。”黑山縣公安局社區警務管理大隊大隊長王翠芳告訴記者。楊洋的養父楊文儒是黑山縣姜屯鎮蘭屯村人,與其母楊志蓮於2000年在瀋陽打工相識,未婚同居,而此時楊志蓮已有8個月的身孕。同回老家後,於當年12月份生下了孩子,取名楊洋,當時並未辦出生證明。2004年,二人又得一女。可就在2009年,楊志蓮不辭而別,至今毫無音訊。

由於家境清貧,養父楊文儒外出務工,楊洋從小就挑起了照顧家庭的重擔,小學二年級輟學,在村裏打零工賺錢。目前,養父已經患病,家中失去了主要的經濟來源,楊洋需要外出打工養家,但苦於沒有戶口與身份證,令其寸步難行。

尋母報道刊發後,記者給楊洋郵去了一份《錦州晚報》,希望能助他早日落上戶口,解決難題。

與父親並非血緣關係,沒有出生證明,親生母親又下落不明,百般無奈下,養父帶着楊洋來到了黑山縣公安局社區警務大隊。大隊長王翠芳聽罷此事,非常震驚,“當時,我看見楊洋滿手凍瘡,這孩子的經歷讓人心疼,我也想幫他儘快落戶口。”於是,她先讓民警在網上查找楊志蓮的信息,卻顯示查無此人;隨後,大隊領導又與縣民政局取得聯繫,探討可否補辦抱養手續,這樣就可免去出生證明。但是,民政部門明文規定,超過規定年齡,已不能再辦理抱養。兩次碰壁,更加堅定了大隊領導和民警們的決心,一定要幫助這個孩子落上戶口、渡過難關!

隨後,走訪調查工作立即展開。在黑山縣公安局統一調度下,姜屯鎮派出所民警不辭辛苦,對蘭屯村村幹部、街坊鄰里、部分羣衆代表,逐一進行走訪,彙總第一手資料。爲保證準確,社區警務管理大隊民警調查了重人、重戶信息、拐賣信息和有無違法犯罪行爲等情況,整理出相關證明、申請書和調查報告等厚厚的檔案。基本情況摸清後,該大隊領導組織戶籍民警進行集體協商,研究楊洋的戶口問題。衆人一致認爲,目前雖然不能找到楊洋的生母,但各方情況經過查證均屬實情,應該爲他們家解決這個戶口難題。

次日,大隊長王翠芳與副大隊長李之音專程趕往市公安局,就楊洋的戶口問題向支隊政委張素賢作了彙報。楊洋的情況引起該支隊領導的高度重視,立即組織民警對這起戶口進行了集體協商、審議和表決。因這起戶口裏,楊洋既無親生父親,也找不到生母,所以性質非常特殊,孩子的身世也非常可憐,應該早日幫助羣衆解決這個棘手難題,讓其過上正常人的生活。經過認真核實確認後,市公安局最終以“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很快爲楊洋審批了戶口。18年的夙願,18年的夢想,在市、縣、鄉三級公安機關的共同努力下,終於破格給予解決。

7月25日,市公安局准予楊洋落戶的批件單終於接到,18年“黑戶”青年楊洋終得落戶。當落戶通知單送到養父楊文儒手上時,憨厚老實的一家人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情感,眼中飽含激動的淚水,不住地點頭說:“謝謝警察同志,要不是你們,我兒子就沒法生活了。”7月30日,楊文儒因身體不好不能前來,特意囑咐兒子製作了三面錦旗,以此表達對公安機關最衷心的感謝。

雖然戶口落上了,但母子二人至今還不能相見。妹妹已經15歲,戶口也還懸而未決,楊洋更盼望與母親早日團聚,讓妹妹儘快落戶。爲此,民警們都與楊洋互留了聯繫方式,今後會留意消息,給他力所能及的幫助,讓他的妹妹儘早登記入冊,讓他們母子早日相聚團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