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爲古老的盧浮宮帶來了新生,成爲巴黎最具標誌性的建築之一和法國人的驕傲,貝聿銘也因此獲世界建築界最高獎——普利茲克獎。後來,貝聿銘回憶:“當時上海正在建設24層高的大廈——上海國際飯店,彼時它是上海乃至全中國的最高人工建築。

2019年5月16日,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就在一個月前,一場大火將850歲的巴黎聖母院燒得面目全非,令人痛心。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將在5年內重建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能否如期重建,人們拭目以待。但30年前,作爲蘇州貝氏後人的貝聿銘在巴黎聖母院僅一河之隔的盧浮宮前,建起一座巨型的玻璃金字塔,點亮了巴黎城,驚豔了全世界!

一個黃皮膚的華人,憑什麼把一個建築物建在法國人的心尖上,並讓100多座建築成爲遍佈世界的城市地標?蘇州貝氏是如何成爲中國富過15代的家族的……

家國情懷定基調

1981年初,法國總統密特朗決定重修著名的巴黎盧浮宮。他邀請當時全球15位知名的博物館館長推薦設計師,結果有13位館長居然都推薦了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經過再三考慮,密特朗決定把這個任務交給貝聿銘。不料,法國人聽說後頓時炸了鍋,很多人根本不能接受讓一個黑眼睛、黃皮膚的華人來修他們心中最重要的藝術殿堂。貝聿銘頂着巨大壓力,埋頭設計起來。

貝聿銘什麼來頭?哪來那麼大膽量和底氣?這要從蘇州貝氏家族說起。

據貝氏家譜記載,蘇州貝氏一世祖叫貝蘭堂,元末爲避戰亂,從北方遷至浙江,又從浙江遷居蘇州。貝家起初以經營中草藥起家,到清乾隆年間,已成爲蘇州四大豪門之一。到了近代,貝氏家族實力達到新高度,其中最著名的是“顏料大王”貝潤生和“金融大亨”貝理泰。貝潤生主要經營染布顏料,生意遍佈全國,甚至買下明清時期皇帝們都流連忘返的蘇州著名園林——獅子林作爲私宅。現在,獅子林已成爲“世界文化遺產”。

“金融大亨”貝理泰就是貝聿銘的祖父。1915年,貝理泰在上海創立商業儲蓄銀行,同時還創辦中國第一家新型旅行社和第一所新式幼兒園等。事業成功後,貝理泰嚴守不貪財、不享樂、重情重義的家風,無論在官場還是民間都口碑極佳。他培養出的孩子同樣優秀,其中最爲出色的當屬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詒。

約翰·肯尼迪圖書館

貝祖詒曾任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總裁,雖然大權在握,卻沒任何私心。比如新中國成立前,孔祥熙一人就捲走1.3億美元,而貝祖詒遠走美國時,卻沒拿走一分錢公款,與當時所謂的“四大家族”形成鮮明對比。

“我們貝氏家族不重金錢傳承,但重教育,重家風建設。自明朝傳承下來的貝家家訓中就提出:‘重視科學,培育後人。敬業愛業,奮發圖精……謙虛謹慎,大方真誠。杜絕邪道,光宗耀祖……耕豐讀顯,禮義重仁。遵紀守法,樂於助人……’”貝聿銘百歲時張口就能背誦家訓,朗朗不斷。

正因如此,貝氏家族綿延不息,世代人才輩出。到貝聿銘這一代,蘇州貝氏家族已繁華整整15代。有人說蘇州貝氏是中國唯一連續發達15代人的家族,且沒有結束,比如貝聿銘的子孫們依然在延續父輩優良家風和傳統,正在創造着源遠流長的家族傳奇。

奮發圖強成大師

貝聿銘1917年4月出生於廣州,母親頗有藝術氣質,是書法家、詩人和音樂家。10年後,貝聿銘隨父母到上海讀書。後來,貝聿銘回憶:“當時上海正在建設24層高的大廈——上海國際飯店,彼時它是上海乃至全中國的最高人工建築。當我得知這幢樓是由外國設計師設計時,內心敬佩的同時也有疑惑:難道我們中國人就不能自己來設計嗎?從那一刻起,我開始立志長大當建築師。”

1935年,懷着當建築師,將來建設祖國的夢想,18歲的貝聿銘遠赴美國求學:“父親送我上郵輪時,只對我說了一句話:‘記住,無論將來你成‘龍’還是成‘蟲’,這裏都永遠是你的祖國、你的家鄉!’”

開始時,貝聿銘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建築學院學習。但他覺得那裏的學風太過傳統和保守,僅上了幾周課,就轉到麻省理工學院,4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當時日本人正在瘋狂侵略中國,爲宣傳抗日,我的畢業設計就是爲戰時中國建一批簡易書報亭,並給它取名爲‘國魂’。”他迫切想回國報效祖國,但國內大部分地區都淪陷了,父親寫信讓他再等等。爲幫助祖國抗戰,貝聿銘乾脆參加美國軍隊,只要有機會就向飛行愛好者宣傳中國抗戰形勢,爲促成“飛虎隊”前往中國幫助中國人民抗日盡了力。

1942年,貝聿銘在宣傳抗戰時與美麗的中國女留學生盧愛玲相識,共同的志向讓他們很快就結了婚。婚後,兩人都覺得自己掌握的知識還不夠,就一起進入哈佛攻讀碩士。“我非常想念家鄉,所以研究生畢業那年,我選擇了上海藝術博物館作爲自己畢業設計的主題,儘管因爲戰亂,這座建築只能停留在紙上。”

在哈佛當了3年助教後,貝聿銘“炒”了哈佛,成爲第一位被美國建築界聘用的來自中國的設計師。“美國總統肯尼迪遇刺後,肯尼迪家族決定在波士頓港口建一座永久性建築物——約翰·肯尼迪圖書館。當時,衆多世界級建築大師聚集在肯尼迪家客廳裏,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我壯着膽子也去了——因爲我是最沒名氣的一個——並提出了自己的創意。沒想到肯尼迪的遺孀傑奎琳認爲我的設想大膽而充滿創意,一下子就征服了她。”

北京香山飯店

一向“自信”的美國人不幹了。他們認爲貝聿銘的建築初稿破壞了當地社區風格,“把這麼重要的建築物交給一個華人設計,這本身就不夠嚴謹和負責”。盧愛玲後來回憶道:“從他每晚回家開門的樣子,我就能知道他有多累——他走路時拖着腳,對他來說,那麼多人反對他的建築讓他非常不好受。”

結果這座建築拖了15年才完工。當1979年終於落成後,這座大膽又充滿想象力的建築立即在全球建築界引起轟動,美國建築界還宣佈1979年是“貝聿銘年”,並授予他該年度美國建築學院金質獎章。

在肯尼迪圖書館落成前一年,貝聿銘還完成了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的建設——那同樣是一座充滿激情的幾何結構建築,耗資近億美元,被評爲20世紀70年代美國最成功的偉大工程之一。美國時任總統卡特在該工程的開幕儀式上,稱貝聿銘“是不可多得的傑出建築師”。

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係破冰,57歲的貝聿銘終於踏上他日思夜想的土地,回到闊別40年的中國。“當時,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舉辦晚宴歡迎大家,當週總理聽說在座的有部分世界頂級的建築師時,他要求大家給北京城的建設提提建議。我提出現代化建設不應把傳統的中國建築破壞掉。周總理後來採納了我的意見,表示北京二環以內將不建高樓,故宮周邊也不再新建建築物。這成爲我爲祖國做的第一個‘貢獻’。”

接下來,有關部門要求貝聿銘在北京郊外的香山設計一個旅遊賓館,就是著名的北京香山飯店。貝聿銘提出要儘可能少破壞自然,因此整個建築羣都是矮層,憑藉着香山山勢,高低錯落,蜿蜒曲折,院落相間,內有十八景觀,與白牆灰瓦的中國式主體建築相映成趣。1984年,香山飯店獲得美國建築學會榮譽獎。

貝聿銘與他設計的盧浮宮玻璃金字塔

貝聿銘和妻子共生育三子一女,他給三個兒子分別取名爲定中、建中、禮中,寓意安定中國、建設中國、禮儀中國。三個兒子和貝聿銘一樣,全部畢業於哈佛大學,且從事建築工作,女兒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系。

“兒女們都是在美國出生和長大的,但我要求他們從小學中文,有機會多回國走走、看看,只要祖國有需要,一定要站出來盡力而爲。他們結婚時,我送給他們的禮物中都有一本貝氏家譜,還要求他們必須會背誦貝氏家訓……”

三個兒子原先都給父親當助手,後來全部自立門戶,帶着同樣優秀的孩子在建築業做得風生水起,貝聿銘的女兒也成了美國知名律師。

正大光明來做人

巴黎盧浮宮,與巴黎聖母院只隔着一條塞納河,以館藏維納斯雕像、《蒙娜麗莎》油畫和勝利女神石雕聞名於世。

1981年之前的盧浮宮是由7個獨立館組成的,因爲相互競爭着空間和資金,每個館的館長基本上沒有往來。最讓遊人感覺不方便的是,這麼大的一個遊覽景區,居然只有兩個公廁,且連公廁門口的通道都被藝術品塞得滿滿當當,曾被評爲“全球最讓人失望的博物館”。

接下任務後,貝聿銘帶着助手在盧浮宮上上下下不知轉了多少圈,三個月後纔拿出改建工程的設計圖:通過龐大的地下工程,把原來獨立的7個館連成一片,增加了820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同時在盧浮宮的“心臟”位置設計一座巨大的玻璃金字塔,作爲博物館的透明入口。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新館

這個方案一公佈,大部分法國人都反對,特別是反對在盧浮宮的中間建玻璃金字塔。一些激進的民衆甚至爲此舉行集會遊行。面對如此壓力,64歲的貝聿銘說:“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和父親就告訴我,正確的事情一定要堅持。何況我來自擁有古老文明的中國,一定會尊重法國的傳統,請大家相信我。”

經過兩年“爭吵”,貝聿銘贏了。1989年3月31日,當金字塔矗立在盧浮宮廣場時,法國人這才發出一片驚歎:竟然這麼美!無數遊客寧可擠在玻璃金字塔前排長隊,也不願從另外兩個入口進入盧浮宮。

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爲古老的盧浮宮帶來了新生,成爲巴黎最具標誌性的建築之一和法國人的驕傲,貝聿銘也因此獲世界建築界最高獎——普利茲克獎。

貝聿銘在享譽世界時,始終沒有忘記自己來自中國,沒有忘記父輩對自己的要求,只要有機會,就爲中國、爲家鄉貢獻力量:1982年,已逾花甲之年的他重回少年成長地香港,接受設計香港中銀大廈的任務。

很多中國人對香港中銀大廈都不陌生,因爲它是閃耀維多利亞港灣,最能代表香港的經典建築。但外人很少知道的是,貝聿銘對這個項目有特殊的感情:他的父親貝祖詒是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的創始人,1918年父親來香港創業時,貝聿銘就隨他從廣州來到這裏,當時他才1歲。

蘇州博物館,“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封山之作

與中銀大廈相隔兩條街,就是英國人設計的滙豐銀行大廈,這座設計風格前衛大膽的建築在建築業界頗受好評,而且滙豐銀行大廈耗資10億美元,中銀大廈預算卻只有 1.3億美元。如何在有限條件內,讓中銀大廈從衆多建築中脫穎而出?貝聿銘想到了中國文化中的竹子:讓建築的最高脊柱將重量分散到四周的分柱上,整個建築結構不使用任何內部支撐,還能省去一半鋼材!時至今日,中銀大廈不僅是香港地標性建築,更被譽爲幾何設計的絕唱。

接下來,還有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新館、澳門科技館、蘇州博物館等等。特別是2002年,85歲的貝聿銘凝聚自己一生的智慧,將封筆之作獻給了自己的故鄉蘇州博物館新館——他讓東方與西方,現代與傳統交匯融合,自然而完美。貝聿銘說:“它就是我的自傳。”

在長達近80年的建築設計生涯中,貝聿銘在四大洲、十幾個國家的土地上,給世界留下大量精美絕倫的建築。2017年3月,100歲的他獲得了“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大獎。有人問貝聿銘:在美國生活了80多年後,還覺得自己是個中國人嗎?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從來都不敢忘記父親的話,不敢忘記祖國,因爲我的血管裏流的是中國人的血,無論什麼時候,我都是中國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