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坦克为何这么重?真相曝光,果然是为了这一目的

二战初期,德国借助轻型坦克、种种优秀装备和高超的战术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闪电战,可到了中、后期,德国设计坦克时却偏向了重型方向发展,豹式坦克已然达到了45吨的重量,而虎式也有56吨重,单听上去可能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可与日本10多吨重的主战坦克一比,这个差距就显现出来了。那么德军的坦克为什么设计的如此重呢?在早期的闪电战中,吃到甜头的德国为何不贯彻路线走下去呢?经过对当年历史的探讨,真相终于曝光,原来在面对敌方火力迅猛的部队,加强护甲也成为当时德国的无奈选择,这一目的也是坦克变重的主要诱因。

相比德国的坦克,苏联等国家的坦克就显得小巧多了,苏式坦克的倾斜装甲时坦克内部空间极小,甚至只能容得下1.6m以下的驾驶员操作,炮塔相比之下也显得十分的迷你了,而德军的大号坦克在面对这些小巧的坦克时,理所当然就占到了上风,可以说,单挑是几乎没有对手的。

德军坦克为何这么重?真相曝光,果然是为了这一目的

这是因为他们的坦克采用竖直的装甲,这种方式会加大子弹射中的范围,就必须去加厚护甲才能保证生存率,这样的好处是能极大的增加内部的空间,携弹量和炮塔的口径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这样做会时坦克的单体作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这也带来了很大的弊端,那就是机动性的大幅下降而导致的后果。

虽然在欧洲战场上,这种坦克的仍能保持较高的机动能力,在一天还能走个上百公里,可在苏联战场上,各种山路和冻结的地面都不同于西欧平原那样理想的环境, 这就使得其笨重的一面显现的淋漓尽致,战损率小于故障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还能用的坦克因为来不及修理而被风起云涌的战场吞没。

德军坦克为何这么重?真相曝光,果然是为了这一目的

​虽然随着战事的不断演变,德国慢慢由主攻转化成防御,而这种损失机动性而提升防御能力的方式却不是一种最优选项,特别是对于德国拉了如此之长的战线而言。其实之所以有这种发展,很大部分受到独裁者希特勒那种没有经历过实战而不完备思想的影响,只为提高防御和攻击能力而彻底的放弃机动这块极为重要的性能,这是必然不可能适应当时德国环境的。

在这场战役彻底结束后,各个国家在设计坦克时都将机动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而其次就是它的攻击能力,与德国不同,防御则是他们最后考虑到一个要素,这是因为大家都认为,坦克只有在进行机动性躲避是才能达到最高的防御水平,而不是在那单纯的挨揍,强大的火炮也是致胜的关健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