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人討論電影《讓子彈飛》,爲什麼這部影片又重新火了起來?姜文導演的電影作品,總帶有黑色幽默,讓人耐人尋味,我感覺《讓子彈飛》細節處理真的很多,在結合當時社會背景,需要花些心思去看這個電影,再然後大結局到底是誰贏了。於是,忍不住去再看一遍。其實演員也很強,影帝飆戲,感覺電影很有意思。當年上初中和堂弟看完,說姜文怎麼拍了這麼部爛片,故事不精彩,不夠戲劇性,這妥妥的爛片。

看人家好萊塢的大片多刺激,美國隊長大戰菊花俠,桃花怪大戰金剛狼,決戰太平洋之淵,什麼叫電影,這才叫電影嘛。後來,隨着自己閱歷的增長,經歷多少事,讀了幾遍馬原毛概,才明白了自己的年少無知。真的有些好電影必須要有一定閱歷再來看,以前不懂的情節,經歷過後再看就懂了,就有共鳴了,讓子彈飛一會嘛。兒時不知戲中意,再看已是戲中人。其次,這個電影裏有太多隱喻了,臺詞裏的包袱太密集了,以至於造出了大量的梗。

這些梗就像黑話一樣,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一下子讓這部片子傳播更廣了,最後,祝大家都能站着把錢掙了。其實,真正的好電影其實沒有火不火這一說法,我想說的就是這電影一直挺火的,只是最近播放量又上了一個臺階,這可能就是在回憶吧,回憶那個年代較早的一部帶有黑色幽默及諷刺意味的國產好電影,2019年年底重新看了一下這部電影,第一次看的時候應該是大學時期,純粹當一個類似黑色幽默電影來看的。

後來重看是因爲在聽了戴靜華老師對電影的一些分析,其中有個鏡頭(小六子死後,幾個兄弟過來祭奠時分別對小六子說了話)是演員直接面對鏡頭向觀衆傳達信息,目的是打破次元,把觀衆帶入電影,讓觀衆身臨其境。所以這裏又涉及到一個大家熱衷討論的事情,小六子到底是誰?我覺得是你是我,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廣大人民羣衆。這電影一直很火,它的臺詞太經典了,讓子彈飛一會兒,我想不到還有什麼能比這句話更含蓄更精準的同時,還帶着點自信與幽默的調侃味兒,先不說站着跪着,那一句好人就該讓人指着?

放到現在大衆口中,不就是老實人活該被欺負嗎。不過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其中各種混雜的多元素,它蘊含的歷史政治色彩讓我在看的時候沒思考這麼多。最讓我感慨的是,這電影后勁很足。最後十分鐘的急轉直下,麻匪騎着馬聽火車裏傳來曾經兄弟好友的笑聲,安靜地讓道,上海就是浦東,浦東就是上海,火車疾走,馬兒慢悠悠,鏡頭朝上拍出一副山中風景圖。最後那幾個鏡頭像極了活着結尾的那一段農村夕陽的景物描寫,令人久久沉浸其中難以自拔。這是一種個人面對時代的無可奈何與悲愴,是一種無法言喻的蒼涼與孤獨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