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湖北的五峯大山深處,學歷不高,經歷甚是豐富。

高中畢業後進入了當時那個年代人們羨慕的五金公司上班,過着無憂無慮的工薪階層生活,但好景不長,1998年的秋天企業因經營不善,面臨倒閉,他也成爲了衆多下崗工人中的一員。但身懷一身本領的他並不氣餒,而是選擇在1999年這個下海經商高峯期開啓了自己的五金事業,經過4年的摸爬滾打積攢了一筆不錯的財富。此時的他並未忘記自己家鄉深處受苦受難的農民,而是選擇在2003年置辦掉自己苦心經營的五金店,攜帶多年奮鬥的財富回到自己的家鄉大龍坪村開始了養豬事業。他就是五峯大龍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董事長張啓明。

在生豬養殖行業混跡4年的他,2007年組織大龍坪村5爲養殖戶成立了五峯大龍養殖專業合作社,自己擔任董事長。經過將近9年的摸爬滾打,現在的他是生豬養殖行業的能手,合作社目前出欄商品豬2000餘頭,年平均盈利在20萬元左右,固定資產更是達到了人人羨慕的200多萬元。

在過去,大龍坪村因位置偏僻,還是高山地區,農民多以種植菸草謀生,但今年來菸草行業的不景氣,導致當地種植面積大幅下降,農民突然喪失了收入來源,此時他的出現重新幫農民找到了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渠道。張啓明秉承着“一人富不算富”的執着想法,在相關部門的引導下,積極開創“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引領鄉鎮畜牧業發展,通過品種引進、技術更新、市場嗅覺,共帶動當地100多個貧困戶脫貧致富,讓每戶年平均增收5000元。

雖說大坪村農民通過生豬養殖獲得了不錯的收入,但是缺沒有充分發揮該村應有的自然資源優勢。2014年,在張啓明的帶領下,開始發展高山無公害蔬菜產業,積極組織村民代表到武漢、湖南、江西等地進行市場調研,並引進適合高山種植,銷路順暢,收益可觀的辣椒新品種,同時結合國家精準扶貧的產業脫貧政策,聯合附近7個蔬菜種植合作社成立合作聯社,抱團發展。

新開闢的產業,雖說外地考察情況很具有誘惑力,但是本分的農民經濟有限,總是害怕一不小心把自己多年的積蓄賠進去了。爲了打消村民們的顧慮,合作聯社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比如簽訂蔬菜收購保護價,提供種子、化肥、農藥、運輸等各方各面全套服務。隨着各方積極努力,目前合作聯社的蔬菜種植面積達到了1000畝,每畝平均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共輻射帶動周圍4個村,促進農民增收500多萬元,幫助200多戶貧困戶儘早實現脫貧奔小康的願景。

張啓明可謂是拋棄了城裏方便、快捷的生活,隻身深入大山貧困山區,雖然他自身也獲得了不錯的財富,但是他所給周邊村民所帶來的財富纔是真的財富。

不知你們身邊有沒有這樣的致富帶頭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