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在2019年(第十屆)中國—東盟礦業合作論壇期間舉辦的中國—東盟自然景觀資源圖集研討會上,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公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發現大型天坑羣。

我國再次發現天坑羣!海拔千米之上,植被羣落完好

中國地調局供圖

近期,中國地質調查局岩溶地質研究所聯合中外專家開展西南岩溶地質遺蹟調查時,在廣西西南邊境發現一大型天坑羣。

該天坑羣由19個天坑組成,主要分佈於那坡縣城廂鎮和龍合鄉,這是我國境內繼大石圍天坑羣、漢中天坑羣后,發現的又一世界級天坑羣。

這些天坑容積均在百萬立方米以上,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和旅遊開發價值。

據調查,那坡天坑羣形成於定業地下河流域內,定業地下河匯水面積486平方公里,地下河總長60公里,落差292米。

我國再次發現天坑羣!海拔千米之上,植被羣落完好

這些天坑有的發育於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之上,有的順着地下河軌跡呈串珠狀分佈。那坡天坑羣的發現對完善天坑演化理論具有重要科學價值。

除天坑羣外,定業地下河流域內還發育有類型衆多的岩溶地質遺蹟,尤其是豐富多彩的岩溶洞穴、岩溶峽谷、伏流和瀑布景觀。

那坡天坑羣保存有完好的原始植被羣落,如董棕、蛇根草、爬樹龍、香木蓮、棕櫚樹等,其中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的董棕羣落,林木均高在30米以上,如此高大的天坑野生董棕林爲國內首次發現;天坑中央香木蓮樹高50米,僅次於大石圍天坑香木蓮。

我國再次發現天坑羣!海拔千米之上,植被羣落完好

那坡縣位於廣西西南邊陲,是廣西乃至全國通往東盟貿易區的主要通道之一,同時也是廣西四個極度貧困縣之一。此次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岩溶地質研究所調查發現的天坑羣以及衆多岩溶地質遺蹟景觀,對於那坡縣發展邊關地質旅遊經濟,實現精準脫貧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調查是“全球岩溶動力系統資源環境效應”國際大科學計劃實施的組成部分。國際標準化組織岩溶技術委員會今年9月正式落戶岩溶地質研究所,此次廣西自然景觀資源調查重大發現,將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制定相關岩溶國際標準的樣本。(馮麗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