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展演現場,參演者聲情並茂地進行朗誦。 呂盛楠 攝

中新網長春4月24日電 “工人復工復產,農民下地種田,學生重返校園。一切都走向光明。是誰?敢叫日月換新天。”23日,12歲女孩高一涵的朗誦鏗鏘有力。

當天,一場線上詩歌朗誦展演在長春市圖書館舉行,展演還通過多個網上平臺進行了直播,以此鼓勵讀者“雲閱讀”。

長春市圖書館館長謝羣介紹,該館是疫情發生後長春市首座恢復開放的副省級圖書館,3月11日起恢復對公衆開放。“我們只開放了部分區域並實行預約制,每天進行限流,瞬時人數不能超過260人。”謝羣說。

直播展演現場,參演者聲情並茂地進行朗誦。 呂盛楠 攝

在展演現場記者看到,讀者在臺上深情朗誦的同時,要面對臺下多臺攝影機和直播設備。

“這是我在疫情發生後第一次以直播的形式進行朗誦表演,很緊張。”高一涵對記者說,她平時在學校經常參與朗誦活動,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哪怕是在疫情期間,也要進行有效閱讀。

受疫情影響,長春市圖書館將很多固定的線下活動都已轉到“雲端”,助力讀者“雲閱讀”。

謝羣介紹,這是首次以直播的形式推廣閱讀,很新穎。“我們得到了很多平臺的幫助,同時通過線上合作,將‘朗朗讀書聲’傳遞給更多的人。”

滿頭銀髮的李曉東也是參與展演的讀者之一。“我是一名大學教授,我認爲我有義務和責任來推廣閱讀。”李曉東對記者說,平時他會經常到中國各地巡講,疫情發生後,則轉變爲“線上”講演。

“我們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播知識,還有鼓勵閱讀。對一般人來說,獲取知識60%以上(途徑)是通過閱讀。因此閱讀異常重要。”李曉東說。

“未來,我們將加強建設新媒體矩陣。”謝羣透露,目前來看,線上閱讀活動很受讀者歡迎。“今年我們會重點在視頻方面做些嘗試和努力,拓寬讀者閱讀渠道,推廣閱讀文化。”

【來源:中國小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