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上映前,我們和迪士尼動畫工作室的總裁 Andrew Millstein 聊了聊,從觀衆和創作者的角度與他探討迪士尼的動畫傳統如何在當下的銀幕煥發生機。Andrew Millstein 認爲,John Lasseter 的空降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徹底改革了迪士尼陳腐的工作機制。

爲什麼成年人也愛看動畫?對迪士尼來說,這不是個問題

臨近歲末,迪士尼推出了今年繼《瘋狂動物城》之後的第二部動畫長片《海洋奇緣》,今天起在國內院線上映。乍看起來,這不過是又一部載歌載舞的“公主歷險記”,但基於迪士尼團隊近五年的亮眼成績,以及爛番茄網站 99% 的新鮮度來看,《海洋奇緣》足以讓我們有更高的期待。

影片上映前,我們和迪士尼動畫工作室的總裁 Andrew Millstein 聊了聊,從觀衆和創作者的角度與他探討迪士尼的動畫傳統如何在當下的銀幕煥發生機。

爲什麼成年人也愛看動畫?對迪士尼來說,這不是個問題

Andrew Millstein 對 Moana 寄予厚望。他像炫耀自家小女兒一樣向我們百般誇讚這位《海洋奇緣》中的“迪士尼新公主”,“你看,她的外表就與衆不同。Moana 樂觀又堅強,整個人充滿生命力,非常非常旺盛的生命力。我相信你們會愛上她的。”

爲什麼成年人也愛看動畫?對迪士尼來說,這不是個問題

Moana

Moana 顯然不是第一個被 Andrew Millstein 領出來滿世界炫耀的“小女兒”。自從 2008 年擔任迪士尼動畫工作室總裁以來,他所經手的長片包括《魔發奇緣》《無敵破壞王》《冰雪奇緣》《超能陸戰隊》,以及今年年初的《瘋狂動物城》。這一系列電影在過去幾年的成功,相信我們無須贅述。

除卻票房的豐收和數尊小金人的斬獲,這幾部電影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們一步步擴大了迪士尼的觀衆羣,成爲了成年觀衆的朋友圈談資,而不只是用來打發親戚家小孩的“卡通片”。

| 我們不愛看十年前的迪士尼動畫,僅僅是因爲“幼稚”嗎?

在接任總裁之前,Andrew Millstein 已經在迪士尼工作過 10 年之久。1997 年,他以電影部製作總監的身份加入工作室,而這時的迪士尼剛剛度過一段黃金年代。上世紀 90 年代被視爲迪士尼的“復興時期”,誕生了《獅子王》《小美人魚》《花木蘭》等一系列手繪動畫的經典之作。

在談起這一時期的傳統經典時,Andrew Millstein 的態度有一絲矛盾。“‘傳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詞。仔細想想看,它就像是壓在背上的珍寶,有時候可以作爲助力,有時候反而會制約你的選擇。”

而新千年後的迪士尼似乎被背上的珍寶束縛住了。從 2000 年的《恐龍》開始,《亞特蘭蒂斯》《星銀島》《熊的傳說》《四眼天雞》(最後這兩部有誰聽說過嗎?)。這一系列爛片幾乎敗光了迪士尼的老底,2003 年的全球大裁員更是將昔日動畫帝國的窘境攤在了世人面前。

對比同時期的競爭對手,我們很容易便能看出此時的迪士尼問題出在哪裏。技術上的落後只是其次,當觀衆被皮克斯和夢工廠層出不窮的創意餵飽後,自然會對迪士尼當時老套的題材和敘事方式失去興趣。

爲什麼成年人也愛看動畫?對迪士尼來說,這不是個問題

1995 年,皮克斯便拍出首部電腦動畫《玩具總動員》

爲什麼成年人也愛看動畫?對迪士尼來說,這不是個問題

2001年,夢工廠顛覆迪士尼童話傳統的《怪物史萊克》

而對比迪士尼近年來的幾部成功作品,他們的故事與你印象中的 #公主和王子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已經大爲不同。《閃電狗》和《魔發奇緣》只是小試牛刀,到了《冰雪奇緣》,一位不再需要王子的公主幫助迪士尼親手打破了自己的傳統。在此之後,《瘋狂動物城》中的兔子朱迪,乃至《海洋奇緣》中的 Moana 都延續了這一“獨立女性”的形象。

爲什麼成年人也愛看動畫?對迪士尼來說,這不是個問題

《海洋奇緣》中的男主角也不再是一口白牙的傻笑王子

Andrew Millstein 坦言,在《冰雪奇緣》上映前,沒有人可以料想到這步“險棋”可以獲得如此大的成功,“我們根本沒空想這個,光顧着趕工,因爲這部電影的製作過程實在太複雜了”。

但在他的回憶中,這單“爆款”的確給了當時的迪士尼一劑強心針。“在那之前,我們已經很多年沒有從觀衆那裏得到過如此熱烈的好評。所以說《冰雪奇緣》是我們的驕傲,它給了所有爲之工作過的人以巨大的信心和動力。”

| 短短數年,迪士尼是如何走出低谷的?

八年前,Andrew Millstein 從迪士尼旗下特效公司 Dreamquest Images 和製片公司祕密實驗室總經理的職位被調至動畫工作室,擔任總裁。此時的迪士尼正在經歷一場破釜沉舟的變革。因爲就在這不久前的 2006 年,迪士尼剛剛收購了皮克斯,賺來了創意總監 John Lasseter——《玩具總動員》《汽車總動員》《超人特工隊》等一系列皮克斯重要作品的幕後主腦。

爲什麼成年人也愛看動畫?對迪士尼來說,這不是個問題Andrew Millstein 和 John Lasseter

Andrew Millstein 認爲,John Lasseter 的空降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徹底改革了迪士尼陳腐的工作機制。“John 的到來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機會,去效仿皮克斯的方式,營造一個健康而積極的工作環境。在他的主導下,我們從‘行政主導模式’逐漸改革成了‘創作者主導模式’,讓團隊裏的創作者自主提出創意,策劃電影項目,而不是接受上層的指派。

“除此以外,他還在我們的團隊內建立了一個名爲‘創意信託’的機制。‘創意信託’是一個爲單個項目而建立的創意小組,每部電影的‘信託’大概二十來個人,包括導演,編劇,以及一些能從不同方面爲電影貢獻創意的人。他們彼此之間直接交流意見,無須避諱,共同爲電影的質量負責。這種交流機制能夠最大程度地開發團隊的集體智慧。”

Andrew Millstein 以最近的這部《海洋奇緣》爲例,給我們解釋了這個所謂的“創意信託”。

《海洋奇緣》的最初創意源自影片導演 John Musker 的太平洋情結,他以波里尼西亞民族傳說中半神毛伊的故事爲靈感,構建了劇本的雛形。爲了這一項目,迪士尼工作室組建了一個名爲“大洋洲創意信託”的工作小組,其中除了影片主創,還包括歷史學家、民俗學家,太平洋島國的當地老人,乃至紋身藝術家。一行人被派往太平洋島國斐濟,進行實地考察之旅。

爲什麼成年人也愛看動畫?對迪士尼來說,這不是個問題

Andrew Millstein 爆料,《海洋奇緣》導演之一 Ron Clements 本人並不會游泳,所以這次斐濟之旅對他來說也是一個挑戰

實地考察其實是皮克斯的工作傳統,這些年也被迪士尼一併借鑑。《超能特工隊》在前期籌備階段,主創人員就曾前往東京考察;《瘋狂動物城》的導演們也深入過非洲草原,研究動物的“交際行爲”。

這樣的考察之旅完全改變了主創們對於海洋的認知,也從根本上塑造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電影。“當地的一位長者對我們說,‘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受到你們文化的衝擊,這一次能不能換我們來影響你們的文化’?這句話成爲了我們指航引路方向。我們從漁人的身上不斷學習要尊重海洋,對於當地人們來說海洋是有生命的,海洋把島嶼連接在一起而不是隔開。”

爲什麼成年人也愛看動畫?對迪士尼來說,這不是個問題

《海洋奇緣》中的大海本身即是一個重要的角色

腳踏實地的考察,加上“創意信託”團隊的思想交鋒,讓迪士尼的故事和角色都活了起來。而這一系列機制的改革並不意味着迪士尼變成了另一個皮克斯。Andrew Millstein 認爲,迪士尼 90 餘年的傳統依然流淌在當下的血液裏——無論是正能量的角色,還是皆大歡喜的結局,乃至用技術輔佐敘事的基本理念,這些傳統元素從迪士尼誕生的一刻開始,便始終是他們立足的根本。如 Andrew 所說,“傳統不是一潭死水,它是活的,是流動的”。

爲什麼成年人也愛看動畫?對迪士尼來說,這不是個問題

無論故事和創意如何進化,治癒人心依然是迪士尼的本色。

《海洋奇緣》之後,迪士尼接下來的計劃是製作《冰雪奇緣》和《無敵破壞王》的續集。仔細算來,我們似乎已經有很多年沒有在大銀幕上看到迪士尼的續集作品了,這似乎與好萊塢商業電影的“逐利”作風略不相符。但 Andrew Millstein 並不將這種策略看作一種損失。

“歸根結底,這還得說回我們的‘創作者主導模式’。如果創作者沒有熱情去重複同一個故事,或者說,他們有新的靈感,要去創造新的故事,那麼拍攝續集便只會是一個次要的選項。”

至於難得被提上日程的《冰雪奇緣》續集,Andrew 並沒有當場給我們一個準話。也許明年上映,也許後年,也許還要更久。

“爲什麼要等這麼久?”

“因爲我們就是慢啊。”

採訪、撰文:梁珂

圖片提供:迪士尼動畫工作室

爲什麼成年人也愛看動畫?對迪士尼來說,這不是個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