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特,素有“诗仙”之称。李白的人如他的诗一样也是潇洒不羁的,贵妃磨墨、力士脱靴,天子跟前尚难使其折腰,然这样耿直不屈的他,注定了他仕途不顺的命运,他只好负剑游山、纵酒狂歌,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

古代的文人对出仕入世似乎有着异常的执着,即使身处江湖之远,也无法全然放下心中的一腔抱负,潇洒如李白,亦是难逃于此。大约在公元753年,李白第二次游览秋浦,写下了一首诗《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原是一首组诗,一共有十七首,唯有这首流传最广。开头一句“白发三千丈”怪异至极,单独看实在叫人无法理解,头发岂能有三千丈之长?然而有了下面“缘愁似个长”的解释,令人豁然开朗“发因愁而白,愁既长,则发亦长矣”。这两句可谓字字妙义,多愁易生白发,寻常至极,而长达三千丈,这愁思该有多深重呢?以此写愁,令人眼前一亮。

其实在古典诗词中写愁的诗句颇多,像杜甫的“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种以山、水、雨等等喻愁的诗句在诗词中其实已经数见不鲜了,但是唯有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出人意料却又合乎常理,无怪乎这首诗成为千古流传的佳作。

而“白发三千丈”一句,自李白之后,也频频出现在诗词中,其中不乏苏轼、杨万里、黄庭坚之类的大家引用:

苏轼有“多情白发三千丈,无用苍皮四十围”;黄庭坚诗中有“我来五松下,白发三千丈”;杨万里诗中有“却将白发三千丈,缲作霜丝补锦囊”、“独将白发三千丈,上到瑶台十二层

白珽的《净慈禅寺》中有“何当白发三千丈,来寄清风五百间”;宋代词人向子𬤇《鹧鸪天》中有“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元曲《喜来春》中有“伤心白发三千丈,过眼金钗十二行”......

这一句看似怪异、超乎情理的想象,在后世的诗作中竟出现了不下七、八十次,足见李白这句诗的成功,堪称“奇意奇调,真千古一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