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的來看,因爲這個級別的小純電動車選擇並不多,所以如果長安奔奔E-Star有一兩個優點是比較突出的話,那麼在這個價位就會變得非常顯眼.比如動力強勁,內飾科技感最強烈等等,這樣也可以促進這個級別車型有更快的升級.讓“奔奔E-Star”們來得更多點吧。純電動的奔奔加了“E-Star”的後綴,外觀上相比奔奔最大的區別在於將前進氣格柵進行了封閉式處理,降低風阻的同時讓奔奔E-Star在路上有更高的辨識度.除了前臉設計,側面比例的控制和尾部的變化不大,很好地繼承了長安奔奔原有成熟的造型設計,要知道奔奔原來的設計在小型車領域是極爲出色的。

剛剛上市的長安奔奔E-Star價格是6.98萬~7.48萬,毫無疑問,這個價格就是衝着同級別第一去的。這個市場的車型不多,想要站穩腳跟也並不容易,說到底,如果不是有大客戶在出行領域的投資,那麼個人用戶是很少消費這種城市代步車的.

而爲什麼,奔奔E-Star又勇於挑戰這個細分市場呢?

奔奔E-Star作爲汽油版奔奔的純電動版,在各方面都和這個級別的純電動小車不一樣,奔奔這個車系自身的歷史非常悠久,自2006年到現在依然在延續,並且還是自主品牌極爲少有的知名小型車車型。在低定位車溢價逐漸消失的前提下,純電動化即使不算唯一的答案,至少現在也算必選的道路。

畢竟純電動車的三電系統在這幾年不斷降低,隨着純電動車型銷量規模的提升,三電系統的成本還會進一步降低,那麼對於用奔奔E-Star進行城市代步的消費者來說,花費7萬左右其實就可以買到一款自動擋,而且動力質感優秀(沒有汽油機+變速箱的的延遲和頓挫),如果再加上奔奔E-Star配置高這個特點,那這款純電動小車賣7萬完全沒毛病.

關鍵是,除了"7萬小電動"這個標籤之外,長安奔奔E-Star是否能給出更高的價值呢?

純電動的奔奔加了“E-Star”的後綴,外觀上相比奔奔最大的區別在於將前進氣格柵進行了封閉式處理,降低風阻的同時讓奔奔E-Star在路上有更高的辨識度.除了前臉設計,側面比例的控制和尾部的變化不大,很好地繼承了長安奔奔原有成熟的造型設計,要知道奔奔原來的設計在小型車領域是極爲出色的。

內飾的變化極大,最顯眼的主要是雙10.25英寸屏幕加入,我們總是說雙液晶儀表盤會影響內飾整體格調,讓內飾設計語言無限趨同。但在長安奔奔E-Star這種車上,雙大屏的設計就非常得體,再加上觸控空調面板和懸浮旋鈕換擋,原本簡陋的內飾一下子變得很有科技感。而且座椅也呼應了E-Star的主題。總的來說,長安奔奔E-Star的外觀和內飾強調科技感,並且在設計上向乘用車靠攏。

最後,我們來看看最重要的動力系統與續航能力。

長安奔奔E-Star的電機最大可輸出55kw與170Nm,在同級別優勢非常明顯。要知道,很多人詬病同級別的小電動,就是因爲明明輸出質感優秀,但就是動力太差,甚至只有30多kw這樣的動力——這個動力跑到100km/h都費勁!可不要說“不跑高速就用不上”這種話,現在大城市的環線隨隨便便就限速100了。與之相比,長安奔奔E-Star的動力有明顯優勢,看齊了1.0T增壓發動機的水平。

也許對於小型車這種成本敏感的物種來說,如果在動力上多給了點,那麼必然會在其他地方補回來.比如長安奔奔E-Star的續航里程就沒有多選題了,奔奔E-Star的兩款車型都可以在NEDC工況支持301公里的續航。在城市裏這個水平是完全夠用的,但如果對單次充電續航300公里以上有着剛性需求的話,奔奔E-Star就很勉強了.不過這也不是長安奔奔E-Star這個級別的強項,環顧同級別同價位車型,300公里的NEDC很正常,只不過還是希望長安能在以後推出續航350公里以上的版本.

而且,似乎長安並沒有在低配的奔奔E-Star上做一個“超低配”,奔奔E-Star兩個配置差別不大,主要是一些和大屏相關的娛樂功能有差別而已,比如Wifi,語音控制,雙屏互動等等,因此如果說奔奔兩個配置怎麼選,我絕對推薦最低配,性價比高,配置一點也不含糊。

結語:

總的來看,因爲這個級別的小純電動車選擇並不多,所以如果長安奔奔E-Star有一兩個優點是比較突出的話,那麼在這個價位就會變得非常顯眼.比如動力強勁,內飾科技感最強烈等等,這樣也可以促進這個級別車型有更快的升級.讓“奔奔E-Star”們來得更多點吧!再過些時候,說不定我們又可以以更低的價格,賣到更完美的產品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