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跡職場,不僅要有高智商,還要有高情商,無論是與同事還是和領導相處,都要有我們格外“用心”,不求成爲職場高手,只希望領導能放心的把任務交給你,而不是讓他“頭大”。

01聽懂弦外之音,領會領導意圖

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領導說的每一個字你都能聽懂,但弦外之音卻無法領會,以至於明明很認真去執行領導的吩咐了,但總是不得領導歡心。

一個應聘者出了一道面試題:半小時內,成功借回來一臺筆記本電腦,而且還特意提示了一下“樓下有很多家公司”,出題原意是想測試應聘者的應變、溝通及親和力。

時間快到的時候,一位女孩氣喘吁吁打來電話,問能不能延長一點。10多分鐘後女孩手裏拿着一部筆記本回來了,額上全是汗珠,像是一路跑回來的,女孩說,電腦是表姐的,她住得不算太遠。

儘管女孩把電腦“借”回來了,也算夠執着、有執行力,但最後還是沒有被錄取。因爲,面試官要的並不是電腦,而是一個能夠領會意圖,靈活高效解決問題的助理!商業戰場上,哪怕耽誤1分鐘,事情可能就砸了。

我們都知道在職場上,如何說、說什麼非常重要。其實同樣重要的,還有如何傾聽,尤其是能聽懂上司說話,正確辦好事情,這樣的有效傾聽,纔是職場人的必備技能。

02 該乾的一絲不苟 其他的深想細做

有個經典的職場故事,老闆分別讓小王和小張到集市看看今天有賣土豆的嗎。

小王回來彙報:“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有多少?”小王被問住,又跑回市集,回來後說:“50袋。”“多少錢?”“您又沒有叫我問價錢。”小王很委屈。

小張回來彙報:“今天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有50袋,一塊錢一斤。質量還不錯,價格也便宜,我帶了一個回來,您看看怎麼樣?”

小張邊說邊拿出土豆:“我想這麼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賺錢,根據我們之前的銷量,50袋土豆在大概三天就可以賣掉。我們如果全買下,還可以優惠,所以我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在外面等您回話……”

同樣是老闆交代的一件事,換做誰是老闆,也會更加喜歡小張這樣讓他“省心”的員工。

要想取得突出成就,你必須比其他人想的更加深入全面,比自己份內的工作還多做一點,身具這種品質,你一定能贏得機遇,獲得快速成長。

03 意圖領會過了頭 賠了夫人再折兵

事物皆有兩面性,過猶不及,三國時期的楊修,對曹操心意揣摩的精準程度,幾乎達到了“蛔蟲”的地步,當他從一根“雞脅”看出曹操退兵意圖,並毫不顧忌告訴夏侯敦時,曹操忍無可忍將其殺死。

現實中也有很多“楊修們”,張宇是名校俄語專業的高才生,畢業後進入外企,能力突出,深得上司賞識,無形中總把自己當成二把手。

在跟俄國一家公司談合約時,因爲老闆只懂英語,對方客戶代表一堆的俄語專業名詞只能靠張宇翻譯,張宇的表現欲達到極點,他認爲自己已經深刻領會老闆的意思,就是要讓合約儘快達成。

於是,在轉述雙方對話時“添油加醋”,擅自降低了費用,並承諾其中問題可以自行解決。客戶回國後,發來訂貨合同,老闆看了大怒,好幾處公司做不到的條款,被張宇擅加承諾後列入合同,給公司帶來了巨大損失,張宇也被辭退。

身在職場,要清醒地認識自己的位置,再開通的領導,也是以公司利益爲底線的;不要善做主張,把做決定的權力留給上司。能領會領導意圖是好事,但將之引爲談資當衆炫耀,甚至擅自搞小動作,那就徹底本末倒置了。

心理學上的換位思考定律是說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理解對方的想法、感受,從對方的立場來看事情,以對方的心境來思考問題。比如,老闆讓你去參加一個高端展會,不是想聽你回來說模特多好看,免費茶點多好喫,而是希望員工彙報說,有多少企業參加,包括哪些行業,有對接合作的可能性有多大。……

每個公司的員工,都有相應的JD(崗位描述),明確規定了工作崗位需要承擔的職責。

如果只是做好JD,那隻能是及格,能換位思考,替領導分憂的人,纔是優秀。

凡事想深一層,多邁一步,正確領會意圖,聽懂弦外之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