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我,認識不一樣的科技圈

互聯網誕生已經過了將近 50 年,半個世紀之後的今天,我們的生活已經與互聯網密不可分,許多人的生活軌跡也因爲互聯網的滲透而悄然改變着。

根據《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的統計顯示,截至 2018 年 6 月,中國網民的規模已經超過了 8 億。

在以往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峯會上,主角都是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企業精英,他們討論着世界互聯網發展趨勢,展望着全球技術的發展前景。

但是今年的烏鎮有些不一樣。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 “ 重量級人物 ” 之外,還有一百位 “ 普通人 ” ,帶着他們被互聯網改變的故事,走進了烏鎮。

說他們是普通人,其實他們又不那麼普通。他們是這一次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和支付寶承辦的《 暖——互聯網改變的100張面孔 》影展的主角。

說他們不普通,他們卻也都沒什麼顯赫身份,來自天南地北,從事行業也各不相同。

年紀最小的來客只有小學二年級,年紀最大的已是 97 歲高齡的老人;最遠的客人來自澳洲和非洲安哥拉;只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的生活因爲互聯網而改變了。

他們來到這裏,不講評互聯網歷史、不講解酷炫新技術,只講述普通人被互聯網改變的工作和生活故事。他們的故事,讓原本無形的互聯網也帶上了一絲 “ 暖 ” 意。

離鄉 77 年

現年 97 歲的胡定遠是一名川籍老兵,當年只有 20 歲的他被 “ 抓壯丁 ” 離開了自己的故鄉瀘江合州,轉眼已經過去了 77 年。

對於我們這個時代來說,別說是 77 年了,在外工作的我哪怕只要一週不和父母聯繫,他們都擔心不已,肯定會打電話過來問問我的情況。

可是胡老卻和自己的親屬失聯了整整 77 年,茫茫人海中,想找到 77 年之前失散的親人何其困難?

好在胡老在老家的親屬從未停止尋找他,最終通過網絡尋親求助找到了胡老,讓老人回到了闊別 77 年的故鄉。

你是我的眼

90 後的陳思穎,是一名普通的上海姑娘,看似平常的她其實患有視覺障礙。

雖然是視障人士,但是她藉助智能手機的讀屏軟件也能夠做到像正常人一樣上班、跑步、購物,甚至跑馬拉松。

陳思穎目前在上海一家叫 “ 黑暗中對話 ” 的公益組織做視障培訓師,科技的進步使得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也爲他們帶來了尊重。

目前中國視障羣體約有 1300 萬人,其中至少有 600 萬視障人士靠着智能手機的軟件聽讀功能享受着互聯網生活。

珠峯下的藍色二維碼

這位 24 歲的藏族小夥叫次仁格旦,他生活的這頂帳篷位於珠峯腳下,海拔高達 5200 米,在他生活的這條帳篷街上,有 60 多個帳篷,登山者和遊客管它們叫帳篷茶館或者帳篷旅館。

對於登山者和遊客們來說,這些帳篷就是他們的 “ 避風港 ” ,在這裏他們可以難得地享受溫暖、平靜的一段時光。次仁格旦是這些帳篷店主中首批使用支付寶的店主,由於便利的支付條件使得他現在能夠有 6 萬元左右的月收入,而帳篷街上的其他店家也開始使用移動支付了。

移動支付給整個西藏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以往牧民們想交電話費、電費等費用都需要找一個和外界聯繫比較多的人,統一把錢給他,由他每隔一段時間去百公里外的市鎮上繳納。

而現在,這一切無論是在馬背上,還是帳篷裏,只需要拿出手機,動動手指就能解決。

德國 “ 網紅 ” 在中國

阿福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他是一名德國人,同時還是個 “ 網紅 ” 。

阿福在上海生活已經超過了 10 年,是一名 “ 上海女婿 ” ,在微博上的標註則是 “ 熱愛中國的德國快樂小胖子 ” 。

阿福經常發佈一些在中國的生活經歷和感悟,用詼諧幽默的段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比如中國的美食、身邊的新事物、日常生活等等。

2016 年杭州 G20 峯會期間,阿福還體驗了一把上海—杭州 “ 無現金一日遊 ”,並把這段難忘的經歷發到網上。

到了 2017 年德國 G20 峯會,阿福寫了一封信給德國總理默克爾,他說,作爲一名長時間在中國生活的德國人,我想告訴她,這幾年,我在中國無現金社會所體驗到的便捷生活!希望有一天,我在德國也能體驗這樣的便捷!這封信讓阿福徹底火了,也讓歐洲青年認識到了中國突飛猛進的經濟發展帶來的變化。

今年的互聯網大會烏鎮峯會於 11 月 7 日到 11 月 9 日之間舉行。

以往的峯會上討論的前沿科技等內容離我們的生活還是比較遙遠。但是這一次因爲《 暖——互聯網改變的 100 張面孔 》影展而讓我們感受到了科技的 “ 暖 ” ,讓我們切實地體會到了科技進步給我們帶來的種種便利。

暖是民生溫度,以人爲本,是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暖是正向力量,互聯網改變世界,聚焦積極向上的力量;

暖是世界語言,普惠不分國界,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象徵。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