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是扬州的昆曲戏班。让昆曲与扬州再续前缘。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

——《牡丹亭》节选

那是个美如春水 幽兰芬芳的年代

苏唱街上衣香人影水磨腔

昆曲雅韵 飘逸扬州

▲国粹之源:苏唱街

一水运河 两岸昆曲

古代的扬州

坐拥长江黄金水道和京杭大运河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这恐怕是对其繁华最好的诉说了

彼时的上海还没有露出海面

而扬州就已成了富贵风流的世界中心

▲东关古渡昔日繁华

东关古渡曾是隋唐时期最繁华的码头

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们都在这里上岸

波斯、婆罗门、新罗、高句丽……

附近的东关大街车水马龙

到处都是商务会所

明清政府则把盐业管理机构设在扬州

扬州的盐商也凭运河自此发迹

因为垄断和暴利

当时扬州汇聚了众多富甲天下的盐商

清代的扬州盐商 富可敌国

▲扬州卢氏盐商古宅

扬州的文人墨客和官吏商贩们

在这座多金多文的千年古城里

享受着古运河便捷的交通

给他们带来的巨大福利

沉迷于那些通过古运河传来的戏曲

明清时期,也是扬州最鼎盛的时代

听戏唱戏成为扬州城里的人们最大的爱好

尤其是扬州以盐商为最

更是花大钱来投资南来北往的戏班子

一时之间江淮等地的戏班纷纷前往扬州

苏南来的昆曲戏班更是数不胜数

令人眼花缭乱

昆山腔独霸扬州的舞台数百年之久

清雍正帝曾这样说过

“俳优伎乐 恒舞酣歌

宴会嬉游 殆无虚日

骄奢淫逸 相习成风

各处盐商皆然 而维扬为尤甚。”

可见当时扬州的娱乐化程度是很高的

第二故乡 扬昆独秀

昆曲的水磨腔

抑扬顿挫,婉转低回

宜演化蝶 宜演游园

宜演儿女私情

情致旖旎悠长,不绝如缕

可以表达很细腻的情感

从皇上到轿夫,都喜欢

唱词典雅,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盐商巨贾的生活中

最风雅的休闲方式,便是看戏

有了盐商的捧场

扬州成为昆曲最丰富最活跃的地方

从清代康熙到乾隆年间

昆曲在扬州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

此时扬州昆曲的演出水平

为全国之冠

乾隆巡幸扬州时

两淮盐商煞费苦心的安排

盐商倾巢出动

在古运河几里长的河岸上

“分工派段,恭设香亭”

每座香亭皆演奏昆曲

剧目又各不相同

▲乾隆下江南盛况

“画航乘春破晓烟,

满载丝管拂榆钱。

千家养女先教曲,

十里栽花算种田。”

郑板桥的这首《扬州》里面

也体现了当时扬州昆曲的流行程度

远胜于当下的流行音乐

▲戏班子蜂拥而至

当时扬州城内的“扬州七大内班”

几乎囊括了昆曲界的精英人物

然而扬州人听着吴语的昆曲也不尽人意

于是扬州的昆曲戏班

干脆把戏词改成了扬州话

人称“扬昆”

古代扬州浓厚的文化气息

雄厚的经济实力

为昆曲的发扬光大助力颇多

而扬州想要名正言顺地

成为昆曲的“第二故乡”

又怎可少了“千秋词匠”汤显祖的名字

良辰美景 扬州一梦

汤显祖在他的戏剧创作中

留下了许多扬州的元素

他的“临川四梦”中

有一部传奇《南柯记》

直接写的是唐代扬州故事

“小生东平人氏,复姓淳于,名棼……家去广陵城十里,庭有古槐树一株,枝干广长,清阴数亩,小子每与群豪纵饮其下。”——《南柯记》第二出”

南柯一梦中的那株古槐树

历经千年风雨

至今依然真真切切郁郁葱葱地

生长在“大槐安国”——扬州的驼岭巷内

扬州是个多梦的地方

最让人感慨万千的是

大戏剧家汤显祖真的在扬州“游园惊梦”!

那是个纯情的年代

《牡丹亭》问世后

在女性中影响至深

汤显祖在明代扬州女性中拥有许多“粉丝”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汤显祖当年也是上演了一出凄美“真人秀”

明代的扬州

有位传奇女子叫金凤钿

读《牡丹亭》成癖

“日夕把卷,吟玩不辍”

情牵意惹向往“游园惊梦”

一心想嫁给梦中人汤显祖

那是个含蓄的年代

连相思都是悄悄的

但这位传奇女子与人不同

她以笔寄相思,以青鸟传爱意

大胆表明心迹“愿为才子妇”

书信几经辗转

才到达汤显祖手中

他星夜兼程赶往扬州

憧憬着与这位红颜知己相见

不料此时的金小姐因思念她的梦中人

竟然红颜失色衣带渐宽

汤显祖赶到的日子

金小姐香消玉殒已经一月有余了

痴情女子金凤钿临终留下遗言:

“我死,须以《牡丹亭》曲殉,

无违我志也。”

汤显祖感其知己,亲为经葬

他在墓前亲自为她浅吟低唱《牡丹亭》

良辰美景奈何天

痴情女子墓前开满了步步娇

汤显祖默默无语守墓一月有余

后绝尘而去

此生不敢梦扬州!

传说一日家人忽然寻汤显祖不见

最后发现他躺在后院的柴堆上掩衣痛哭

家人问他是何缘故

他说:写到“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一句时

想到了曾经的扬州情愫

“怯知新涕泪,还是旧衣裳”

不禁悲从中来

牡丹亭下 青春一场

400年前 汤显祖写了一部传世经典爱情剧

“花花草草由人恋

生生死死随人愿

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情切切 意浓浓

超越世俗 超越生死

《牡丹亭》之于昆曲

犹如《梁祝》之于越剧

《天仙配》之于黄梅戏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昆曲已有600多年历史

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400年后 台湾作家白先勇

改编作青春版《牡丹亭》

缠绵秾丽 至情至深 逶迤而来

在此之后的10多年间

这部经典不断焕发全新活力与吸引力

一部跨越生死的爱情传奇

惊艳了400多年

▲青春版《牡丹亭》海报

白先勇先生改编后的青春版《牡丹亭》

自2004年首演以来

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轰动

各地掀起了中国“昆曲热”

常常票房一售而空

中国传统戏曲惊艳了中外戏迷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我们尊重古典,但不完全因循古典;

我们利用现代,但绝不滥用现代。”

青春版《牡丹亭》既保持了

抽象、写意、抒情、诗化的特点

又恰当地溶入现代剧场的概念

以适应现代观众

特别是青年观众的视觉要求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演员绚丽多彩的服装

众花神摇曳生姿的舞蹈

灯光和布景变换所产生的奇异效果

甚至舞台上书有“牡丹亭”三个大字的彩屏

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青春版《牡丹亭》的原则还是一如从前:

水磨腔的优美、笛声的悠扬

唱词的韵味、表演的四功五法

这些所表达出的则是昆曲的灵魂:

诗意与精致

2017年

青春版《牡丹亭》的编者白先勇来到扬州

参加了《扬州讲坛》和《翡翠十日谈》

说起和《牡丹亭》最初的缘起

他称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

梅兰芳第一次回到上海

在美琪大戏院演了四天昆曲

“恰好有人送了我家几张

我有机会去看

看到了梅兰芳和俞振飞演出的

《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

从此我和《牡丹亭》结下了一生缘。”

正如少时第一次听昆曲就与其结缘

白先勇2017年的扬州之行

也让他像四百年前的汤显祖一样

与扬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让昆曲与扬州再续前缘

不入扬州城,怎知春色如许?

不观《牡丹亭》,怎悟昆曲之妙?

5月5日 相约扬州 扬州广电报网传媒旗下名城扬州网、熊猫爱美食、扬州榜联袂扬州万科邀请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原班人马降临扬城。

5月5日 时隔四百年 苏州昆剧院乘运河而下 唱红了两岸春色的昆曲灵魂之作 将再次大放异彩,惊艳扬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