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现在人人都懂,“嫁”和“娶”是相对字,女孩子结婚叫“嫁”,男人结婚叫“娶”。因为“家”的含义较多,应用较广,后来加了一个女字旁,成“嫁”字,专用于表示“女子出嫁”。

欢迎小朋友们查看尘封书籍海洋的早晨分享,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
“嫁”和“娶”二字的区别在哪?为什么通常说都是“男娶女嫁”而不是“女娶男嫁”?这个命题很有意思,实际上包含丰富的古汉语知识。还得从这两个字的渊源说起。
其实现在人人都懂,“嫁”和“娶”是相对字,女孩子结婚叫“嫁”,男人结婚叫“娶”。查阅《现代汉语字典》,“嫁”的含义之一:“女子结婚。”“娶”的基本含义:“把女子接过来成亲。如娶亲、娶妻”。
这两个字体现了中国古人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嫁是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而甚至繁衍,重新进入另一个家庭生活的含义。“娶”就是从男子从女方家引入的人口增加,以便于繁殖。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结婚,为什么男方和女方的说法不同呢?请往下看——
1、“嫁”这个字是从“家”字来的。
在古代汉语中,“家”作为动词时,可以表示“娶妻、成家、结婚”的意思,例如屈原的《楚辞·离骚》中就有这样的用法: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趁着少康还未结婚成家,有虞氏的二姚尚待字闺中。
2、“家”表示“结婚、成家”之意,更多时候用于女方。
《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中都有这种说法。如《说文解字》:
从这个解释我们可以知道,“嫁”古代也用“家”,因此女孩子出嫁又叫“归”。《诗经》中就有著名的描写女孩子出嫁的《之子于归》篇。
《说文解字注》中引用《白虎通》则说得更加明确:
这个注解说得清楚:女性成年结婚叫做“家”,到了丈夫家叫做“归”。
3、“嫁”字,是在“家”的基础上发展的专用字。
因为“家”的含义较多,应用较广,后来加了一个女字旁,成“嫁”字,专用于表示“女子出嫁”。而且,古代女子与士大夫结婚才叫“嫁”,与老百姓结婚叫做“适”,但是现在通通都叫做“嫁”了。
1、“娶”这个字原来是“取”。
“取”,会意字。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后来“取”字引申为“捕获、取得、迎取”等义。
2、因“迎取”之意,也用于表示成年男子迎接妻子“归家”。因此,古代“取”通“娶”,可以表示“娶妻”之意(见《汉语字典》)。
《诗·齐风·南山》用的是“取”字:
《水浒传》中武大郎见到弟弟武松,告诉自己结婚后的烦恼,也用的是“取”字:
3、因为“取”字的含义较多,应用范围较广,后来发展了专用字,即“娶”。
《汉典》:“娶”会意兼形声,从女,从取,取亦声。本义:男子结婚,把女子接过来成亲。
所以《说文解字》注解:娶,取妇也。
通过以上分析,明白了“嫁”和“娶”二字的区别,也懂得了为什么通常说都是“男娶女嫁”而不是“女娶男嫁”,实际上这是遵从了古汉语的文化渊源。不过从“嫁”和“娶”两个字上,也能看出中国旧时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
(图片来自网络)
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非常感谢你们的观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