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現在人人都懂,“嫁”和“娶”是相對字,女孩子結婚叫“嫁”,男人結婚叫“娶”。因爲“家”的含義較多,應用較廣,後來加了一個女字旁,成“嫁”字,專用於表示“女子出嫁”。

歡迎小朋友們查看塵封書籍海洋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嫁”和“娶”二字的區別在哪?爲什麼通常說都是“男娶女嫁”而不是“女娶男嫁”?這個命題很有意思,實際上包含豐富的古漢語知識。還得從這兩個字的淵源說起。
其實現在人人都懂,“嫁”和“娶”是相對字,女孩子結婚叫“嫁”,男人結婚叫“娶”。查閱《現代漢語字典》,“嫁”的含義之一:“女子結婚。”“娶”的基本含義:“把女子接過來成親。如娶親、娶妻”。
這兩個字體現了中國古人根深蒂固的家族觀念。嫁是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而甚至繁衍,重新進入另一個家庭生活的含義。“娶”就是從男子從女方家引入的人口增加,以便於繁殖。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結婚,爲什麼男方和女方的說法不同呢?請往下看——
1、“嫁”這個字是從“家”字來的。
在古代漢語中,“家”作爲動詞時,可以表示“娶妻、成家、結婚”的意思,例如屈原的《楚辭·離騷》中就有這樣的用法: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 趁着少康還未結婚成家,有虞氏的二姚尚待字閨中。
2、“家”表示“結婚、成家”之意,更多時候用於女方。
《說文解字》、《康熙字典》中都有這種說法。如《說文解字》:
從這個解釋我們可以知道,“嫁”古代也用“家”,因此女孩子出嫁又叫“歸”。《詩經》中就有著名的描寫女孩子出嫁的《之子于歸》篇。
《說文解字注》中引用《白虎通》則說得更加明確:
這個註解說得清楚:女性成年結婚叫做“家”,到了丈夫家叫做“歸”。
3、“嫁”字,是在“家”的基礎上發展的專用字。
因爲“家”的含義較多,應用較廣,後來加了一個女字旁,成“嫁”字,專用於表示“女子出嫁”。而且,古代女子與士大夫結婚才叫“嫁”,與老百姓結婚叫做“適”,但是現在通通都叫做“嫁”了。
1、“娶”這個字原來是“取”。
“取”,會意字。從又,從耳。甲骨文字形。左邊是耳朵,右邊是手(又),合起來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戰,以割取敵人屍體首級或左耳以計數獻功。後來“取”字引申爲“捕獲、取得、迎取”等義。
2、因“迎取”之意,也用於表示成年男子迎接妻子“歸家”。因此,古代“取”通“娶”,可以表示“娶妻”之意(見《漢語字典》)。
《詩·齊風·南山》用的是“取”字:
《水滸傳》中武大郎見到弟弟武松,告訴自己結婚後的煩惱,也用的是“取”字:
3、因爲“取”字的含義較多,應用範圍較廣,後來發展了專用字,即“娶”。
《漢典》:“娶”會意兼形聲,從女,從取,取亦聲。本義:男子結婚,把女子接過來成親。
所以《說文解字》註解:娶,取婦也。
通過以上分析,明白了“嫁”和“娶”二字的區別,也懂得了爲什麼通常說都是“男娶女嫁”而不是“女娶男嫁”,實際上這是遵從了古漢語的文化淵源。不過從“嫁”和“娶”兩個字上,也能看出中國舊時男尊女卑的社會現象。
(圖片來自網絡)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