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建築塵封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即將再戰“雙十一”,幾個億的瘋狂快遞已經在來的路上。據說“網購”已經被列入中國當下“新四大發明”之一。很多人生活中最愉快的瞬間,就是從快遞員手裏接過期待已久的網購成果,愉快地拆開快遞。
但在古代,人們如何寄送快遞?紫牛新聞平臺“名家藝譚”工作室推出的專欄“侯教授的文化簡史”,本期就來八一八中國古代快遞簡史。
其實,這是一個涉及交通史、傳播史的重要學術問題。在大部分時候,政府官方快遞和百姓私人快遞很有區別,學者們對官方驛傳已經有不少研究,對古人私人物品的遠途寄送還有很多細節沒有弄清楚。
1、 商周時期道路暢通,“快遞”主要服務軍事
快遞出現的前提是暢通的道路。中國的快遞事業起源很早,據說三皇五帝時代已經有了雛形,這個真實性可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但在甲骨文裏,確實已經有了驛傳系統相關的記敘,地方發生的新聞事件,定期會通過這個系統報告到殷王那裏。
周朝時期,道路更加寬闊,通達全國的交通網絡初步形成,這爲快遞事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古代有本非常著名的書叫《穆天子傳》,是西晉的時候從古墓裏挖出來的,有人說是西周人寫的,也有人說是戰國人寫的,反正很可能是周朝的文字。
這個書講的就是周穆王姬滿遊歷天下之事,尤其是前面幾卷,講他駕八駿西巡天下,用了五年時間,行程三萬五千裏,會見西王母。司馬遷的《史記》裏還記載,周穆王在拜會西王母的時候,收到了有人叛亂的消息,乘着千里馬趕回中原平叛,後世說“一日千里”,這是非常的交通速度。
當時的交通主幹道,叫“周行”或者“周道”,在《詩經》裏,這兩個詞經常會出現。《周禮》裏記載的官職中有個“野廬氏”,大概類似今天的交通部長,專門管理交通設施的建設和維護,他的工作職責之一,就是要在主要道路的兩側種上樹,隔一段距離還要挖口井、建設叫“宿息”的供“快遞員”休息的場所。
根據《國語》的記載,當時的道路“十里有井,二十里有舍”,隔十里路就有一口井,每二十里就有一個供“快遞員”休息的“舍”。《周禮·地官》中的記載稍微有點不同,說“凡國野之道,十里有廬,廬有飲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傳說孔子做過委吏,管的很可能就是這種路邊給“快遞員”供給物品的小倉庫。不管怎麼說,當時的道路質量已經很高了。
春秋時期,各大諸侯國都有類似驛站的機構,齊國、鄭國叫“遽”,晉國、楚國叫“馹”,也有些國家叫“傳”,這些運輸機構主要爲軍事服務。到了戰國時期,交通物流水平就更高了,甚至出現了私人郵遞系統。《史記》裏記載,戰國四公子之一的魏國信陵君有自己的傳報系統,收到信息比魏王還快。他後來被魏王猜忌,這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整個商周時期,普通百姓都無法使用上面提到的這些傳送系統,他們之間的信件,都靠人肉代送,託付給正好去遠方的行人。
2、秦漢能快遞荔枝、龍眼,最高時速45公里每小時
秦漢時期的道路叫“馳道”,寬五十步,接近70米,這比今天的很多城市的主幹道還要寬很多。當時最快的行駛速度大概有多快呢?漢昭帝劉弗陵去世後,大將軍霍光徵召昌邑王劉賀(也就是有名的海昏侯)來主持喪禮,他接到消息後午時從昌邑出發,一路狂奔,累死了幾批馬,晡時就到達了定陶,大概三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走了135里路,每小時大概在45公里左右。這差不多是馬匹能達到的極限,從商周到清代,運輸工具都是馬匹,所以快遞的速度其實並沒有本質的提高。
隨着道路的完善,當時的驛傳系統也逐步發展起來,形成了“傳、郵、驛”體系。傳,就是用車送達;郵,就是步行送達;驛,就是用馬送達。特快的傳送,則叫“馳傳”。這些系統中的快遞員中途休息、喫飯、餵馬、換馬的地方,叫“傳舍”、“館舍”、“郵亭”等,有點類似今天的高速公路休息站,可以加油、用餐之類的。漢高祖劉邦早年就是一個郵亭的亭長。
秦漢時期的驛傳系統也是爲軍事和政治服務,但快遞的物品也不僅僅是政府文件和軍中情報。漢高祖劉邦專門給戚夫人運送家鄉大米,後來南方省份還“快遞”荔枝、龍眼等生鮮水果,“驛馬晝夜傳送之”,很多快遞員死在路上,所以“一騎紅塵妃子笑”的事兒,早在漢代就有了。
3 、中國現存最早的家書和當時的“快遞”
我們再來看看秦漢民間的“快遞”。1975年在雲夢睡虎地秦墓中,發現了兩封寫在木牘上的2200多年前的家書,這是中國目前能見到的最早的私人書信原件。
寫信的是秦軍士兵黑夫、驚,這是兄弟倆,收信人是他們的哥哥衷。衷死後,把這兩份信帶進自己的墓裏。黑夫的信裏有一段說:“黑夫寄益就書曰:遺黑夫錢,母操夏衣來。今書節到,母視安陸絲布賤,可以爲襌裙襦者,母必爲之,令與錢偕來。其絲布貴,徒錢來,黑夫自以布此。”
大概就是說:“黑夫再次寫信來,要請家裏趕緊給送點錢來,再讓母親做幾件夏天穿的衣服送來。見到這封信之後,請母親比較一下安陸的絲布的價錢,不貴的話就做好夏天穿的衣服,和錢一起帶過來。要是那邊絲布貴,那就只帶錢來,我自己在這邊買布做衣服。”
而驚的信裏說“願母幸遣錢五、六百,布謹善者毋下二丈五尺”,希望母親能寄個五六百塊錢來。布要仔細挑選品質好的,至少要二丈五尺。
這兩份家書是如何投遞?尤其是書信裏多次提到要送錢和絲布,這些物品,需要從他們老家所在的湖北雲夢,運送到兄弟倆打仗的河南淮陽,大概有四百公里的路,之間是如何運送的呢?他們很不能直接使用國家的驛傳系統,靠的還是熟人幫忙,具體來說,從軍隊駐地往老家帶信的,大概是軍隊裏服役期滿的同鄉老兵,從老家帶信和物資的,應該也是要趕赴前線的同鄉兵卒,或者是正好前往貿易的商人。
漢代《古詩十九首》中,有一首提到“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別離”,另一首則說“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另一首兩漢之際的詩作《飲馬長城窟行》提到“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這些詩句裏的“客”,就是幫忙捎帶信件和物資的“兼職快遞員”。
總的來說,秦漢時代跟商周時代一樣,普通人都不能使用國家驛傳,書信和物品,都靠人幫忙捎帶。在漢代,偶爾也有記載,個別官員利用國家驛傳發“私書”,就是在公文裏捎帶私人信件。這在當時肯定不是普遍現象,而且只有官員們才能借公家的便宜,普通百姓是想都不敢想的。
4 、唐代,除了一騎紅塵的荔枝,還有快遞腦袋和棺材的
隋唐時期,全國郵驛歸在兵部管理,主要也還是爲軍事服務。當時的驛傳道路上,每三十里就有一個驛站。據《唐六典》的記載,唐玄宗開元年間,全國一共有1639個驛站,分爲陸驛(1297所)、水驛(260所)和水陸相間驛(86所)。岑參的詩裏有“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頭”的句子,是對當時快遞的生動描述。
當時主要運送的內容,和之前的朝代一樣,主要是軍事奏報和政府文書等。有個比較獨特的例子是在武則天時期,當時徐敬業在揚州舉兵造反,檄文是著名文學家駱賓王起草的。
其中,“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乃是千古名句。可惜徐敬業不是能光復李唐的料,沒多久就被李孝逸攻破,自己的首級則被“驛馬駝入洛”。快遞的物品是腦袋,也算是快遞史上少有的情形。
除了腦袋,還有快遞棺材靈柩的。《舊唐書·元稹傳》記載:“徐州監軍使孟昇卒,節度使王紹傳送升喪柩還京,給券乘驛,仍於郵舍安喪柩。”王紹違規使用國家郵傳系統運送孟昇的靈柩,還違法把棺材存放在驛站裏。
當然,整個唐朝的快遞行業,最有名的傳送,自然就是楊貴妃的荔枝了,正所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中唐時期李肇的《國史補》說“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新唐書·楊貴妃傳》也記載“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裏,味未變已至京師。”我們上文提到,其實漢代就有通過驛路進貢荔枝的,所以當時杜甫有首詩借古諷今,“憶昔南海史,奔騰獻荔枝。百馬死山谷,至今耆舊悲。”
順便說一句,當時的驛站也叫驛樓,兼有住宿的功能,官員們出差,經常寄宿在這裏,所以唐詩中留下了大量相關的詩句。這些驛站大都修建的非常漂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袌城驛,有自己的池塘和船。杜甫《秦州雜詩》裏的驛站,有“從篁”(竹林)、“高柳”,條件也都不錯。唐代人還特別喜歡在驛站牆壁上寫詩,其他人再經過看到了,還會和詩,跟今天在網上發帖跟帖一樣,算得上是一種獨特的“社交化新媒體”。
5 、宋代“金字牌”,日行五百里
據沈括《夢溪筆談》記載,北宋驛傳有三等,分別是步遞、馬遞和急腳遞,急腳遞是速度最快的,一天能走四百里。宋神宗時期又設置了更快的“金字牌急腳遞”。“金字牌”是一個一尺多長的紅漆木牌,上面有金字“御前文字,不得入鋪”,就是說,凡是用“金字牌”傳送的文件,不在每一個驛站停留交接,省了中轉時間,所以特別快。《夢溪筆談》說它“光明眩目,過如飛電,望之者無不避路,日行五百餘里。”宋高宗曾經一天連發了十二道“金字牌”,將岳飛從前線召回,並最終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
服務於傳遞政府文書的驛站,大都叫“急遞鋪”,這個名詞一直延續到清代。《西遊記》第三十五回裏,孫悟空曾經吐槽自己來回奔波,“比急遞鋪的鋪兵還甚”。“鋪兵”就是傳遞書信的快遞員,也叫“急腳”、“急腳子”,還有叫“急足”的。南宋對驛傳有特別的法規,北宋的《嘉佑驛令》已經失傳,但南宋的《金玉新書》後來被收入《永樂大典》,今天還能看到,裏面特別規定了對寄送的文書,絕對不能盜竊、私拆,相關文件要限時送達,對鋪兵的各種違規操作,都有具體的懲罰措施。
6、元代“驛站”最豪華,還用三千隻狗來送快遞
元代疆域非常遼闊,快遞事業就顯得格外重要。當時的驛站,蒙古語叫做“站赤”,數量也不少,有1519處。和前代相比,這些驛站顯得更加豪華。來中國旅行的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裏不無羨慕地寫道:“從漢八里城(今北京),有通往各省四通八達的道路。
每條路上,也就是說每一條大路上,按照市鎮坐落的位置,每隔四十或五十公里之間,都設有驛站,築有旅館,接待過往商旅住宿。這些就叫做驛站或郵傳所。這些建築物宏偉壯麗,有陳設華麗的房間,掛着綢緞的窗簾和門簾,供給達官貴人使用。即使王侯在這樣館驛下榻,也不會有失體面。因爲需要的一切物品,都可從附近的城鎮和要塞取得,朝廷對某些驛站也有經常性的供應。”
自古以來,快遞主要是靠人和馬,水裏則是舟船,少數地區還有牛和驢,個別地方用轎。
元代在快遞史上的一大創舉,則是用狗來送快遞,當是東北邊遠地區,有用於冰上的驛狗。據統計,當時全國的驛馬四萬五千匹,在東北的哈兒賓(今哈爾濱)地區則有狗站十五處,供應驛狗三千隻。我們現在還不太清楚這些狗的具體品種,但肯定不是據說同樣能拉雪橇的哈士奇和阿拉斯加。
7、 宋元以來,民間開始用官方系統寄快遞,明朝纔有“民信局”
我們前面提到,私人的信件和物品,不能通過官方系統來郵寄。宋太宗時稍稍放寬,官員近親之間的書信,可以隨同官府文書郵遞,但只能用最慢的步遞,不能用馬遞和急腳遞。不過這口子一開,在現實生活中,慢慢就經常有用急腳遞寄送私人信件物品的了。
元朝時候也規定“站赤”是用來傳送緊急軍情和公務的,但到後來,無論是政府官員,還是各地貢使,乃至於民間商人、僧侶,各種物資需求都通過國家郵驛系統,當時經常馳驛的,有“進鷹者”、“捕鵪鶉者”、“運送虎豹者”、“工匠”、“淘金人”、“採珠者”、“僧侶”、“商人”、“送喪嫁女”、“放貸取息”、“運送骨殖”、“送葡萄酒”,“進香送經”、“拘收皮貨”等等,這嚴重增加了郵驛的負擔。《永樂大典》卷19421記錄了天曆三年三月兵部的指責:“今各衙門官員爲營私事,不肯遵守法度,搬取家屬,收拾子粒,遷葬娶妻,送夫嫁女,氾濫給驛,以致站赤消乏”。
明朝永樂年間,正式出現了“民信局”,這並非是官方機構,而是純粹的民間商業組織,最早是在東南沿海一帶,尤其是浙江寧波地區,業務就是專門爲民間商人和百姓寄送信件。不過在明代,民信局談不上特別興盛,它真正興盛,還是在清代中期以後。大概在明末清初,還出現了一種“僑批局”,負責傳送海外華人和國內親人之間的信件,也承接匯兌業務。到了晚清最後幾年,大清郵政逐漸勢大,民信局和官方的驛站系統,最後都退出了歷史舞臺。
8、鏢局?那是清代纔有的事情。
提到快遞,映入我們腦海的往往是鏢局。尤其是在武俠江湖中,鏢局往往是重要的配角。在金庸的小說中,《倚天屠龍記》裏有虎踞鏢局、雲燕鏢局等,《笑傲江湖》裏有福威鏢局,《書劍恩仇錄》裏有鎮遠鏢局,《飛狐外傳》有飛馬鏢局、《雪山飛狐》有平通鏢局、《白馬嘯西風》有晉威鏢局、《鴛鴦刀》有威信鏢局等等。
但是,真正的鏢局出現其實是很晚的,大概出現在康熙乾隆年間。有學者提出,目前可以考證的第一家鏢局,誕生於清代乾隆年間,叫“興隆鏢局”,創辦人是山西拳師張黑五。不一定準確,聊備一說。
有人說明代的“打行”是鏢局的前身,這是不對的。清代褚人獲《堅瓠九集·打行》引《亦巢偶記》:“打行,聞興於萬曆間,至崇禎時尤盛,有上中下三等。上者即秀才貴介亦有之,中者爲行業身家之子弟,下者則遊手負擔里巷之無賴耳。三種皆有頭目。人家有鬥毆,或訟事對簿,欲用以爲衛,則先謁頭目。頃之齊集,後以銀錢付頭目散之,而頭目另有謝儀。散銀錢復有扣頭,如牙儈然,故曰行也。”
可見打行其實就是類似打手的黑惡勢力,有時候能起到保鏢的作用,但和鏢局沒有任何關係。還有人說明代的“標行”,其實就是鏢局的前身。
《金瓶梅》第五十五回說,西門慶“家裏開着兩個綾緞鋪,如今又要開個標行”,有人望文生義,覺得這個標行就是後來的鏢局,其實不然,明代的標行,其實是用比價的方式發包工程或者買賣貨物的店鋪,和鏢局是一點關係也沒有。《金瓶梅》裏地六十六回和六十九回還提到西門慶家的標船,這是一種從事長途商貨販運的船隻,一般在貨物生產地直接採購。將這種商船理解爲“鏢局的船”,也是望文生義的結果。奇怪的是研究古代小說的學者中,這種望文生義的例子還不少。
9、古代的快遞員誰來做?
宋代以前,爲國家郵驛系統服務的快遞員,都來自民間。從先秦開始,平民需要承擔徭役和賦稅,徭役就是政府強制性向人民派遣的軍役、勞役等,幫國家跑腿做一個快遞員就是徭役的一種。
這是一個很殘酷的工作,從秦漢至隋唐,快遞員奔波致死的記載不絕於書。宋太祖時期,“以軍卒代百姓爲役夫,其後特置遞卒,優其廩給,遂爲定製”,當時用軍卒取代百姓,專門設置了“遞卒”。實際上相關工作主要還是廂軍承擔,也就是“鋪兵”。
我們前面提到,孔子和漢高祖劉邦,都在快遞行業服務過,但他們自己都沒有親自跑過快遞。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快遞員是明末的李自成,他早年是銀川驛卒,正兒八經是一個小小快遞員。後來他揭竿而起,前後用了十五年時間,給大明皇帝送上了一份大大的“快遞”。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人物標籤
侯印國,青年文化學者,教授,主要從事文化傳播學教學和研究。有《清代稀見私家書目研究》等學術著作數部,在覈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曾獲教育部古委會中國古文獻學獎一等獎、美國百人會英才獎等。其自媒體平臺“侯印國老溼”是國內有影響的校園自媒體。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