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美軍開始大規模參與歐洲戰場,在北非和意大利發起進攻,轟炸機羣和英國空軍聯合,轟炸德國軍事目標。

此時,德國法西斯不甘心在莫斯科戰役的失敗,放棄全面進攻蘇聯的計劃,以佔領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爲主要作戰目標。然而,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同樣遭到慘敗。1943年2月,蘇軍全殲被圍德軍,德軍損失最精銳的第六集團軍,轉回戰略守勢。

不過,不甘失敗的希特勒仍然打着自己的小算盤,他計劃在西線用很少的兵力拖住美英盟軍,西線主要是空戰,只要不失去制空權,就有轉機。而德軍的陸軍主力和大部分戰術空軍都在東線,雖然處於守勢,但東線其實還能和蘇聯紅軍打成平手。蘇聯紅軍的每一次大規模進攻都要付出三倍以上的傷亡代價,處境仍然十分艱難。而在西線進行戰略轟炸的盟軍也不順利,主要是沒有全程護航的高性能戰鬥機。此外,在空戰中,美英飛行員一旦被擊落,即使跳傘成功,也基本被抓。美英飛行員的損失是一次性、不可挽回的。

痛定思痛,盟軍高層決定將北美航空研發的P-51“野馬”戰鬥機投入歐洲戰場。這款戰鬥機最初應邀爲英國研製的,1941年12月正式被美軍採用,無論是馬力還是火力、靈活性,都遠遠超越德軍的主力戰鬥機Me-109。它之所以遲遲不能參戰,是因爲一直在解決航程問題。

北美航空爲P-51戰鬥機設計出掛載副油箱,若掛載110加侖副油箱,則其作戰半徑爲850英里,而美軍護航戰鬥機從英國東南部基地出發,飛抵德國東部諸如柏林、萊比錫、德累斯頓、慕尼黑等城市的距離均在600英里上下,因此P-51戰鬥機還有500英里的續航能力。若掛載165加侖副油箱,續航能力還能增加1倍以上。

1944年,P-51戰鬥機一參戰,德國空軍的末日就來臨了。經過十幾次大規模的空戰,德國大量的Me-109戰鬥機被擊落,即使是曾經傲視羣雄的德國空軍的驕傲——王牌飛行員,也被大量擊落。P-51戰鬥機利用自己超長的續航優勢,伴隨美國陸航強大的千機大轟炸編隊遠程奔襲,深入德國境內,對德國的軍事工業和重要能源,以及交通樞紐進行完全不受限制的大規模轟炸,德國的戰爭能力受到致命打擊。P-51戰鬥機甚至深入德國空軍機場的上空獵殺德國正在起飛或降落的飛機,深入德國空軍飛行員訓練基地獵殺對方訓練的人員,切斷了敵方訓練體制鏈條,使德國空軍得不到訓練有素的後備飛行員。

1944下半年,P-51戰鬥機已牢牢控制了西歐大陸的制空權。二戰期間,在歐洲戰場,P-51戰鬥機出動13873架次,投彈5668噸,擊落敵機4950架,擊毀地面敵機4131架,被譽爲“殲擊機之王”。至此,德國軍隊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敗局已定。

戰後,歷史學家爲二戰的轉折點爭論不休,有人認爲是斯大林格勒戰役,有人認爲是庫爾斯克會戰,也有人認爲真正的轉折點其實是1944年出現在歐洲上空的P-51戰鬥機。但不管如何,P-51戰鬥機至少改變了二戰制空權。如果沒有它的出現,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將很難實現,西線也難以打開局面。

編輯/羽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