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三傑中,蕭何是歷代丞相的楷模,韓信是後世將帥的楷模,張良則是亂世謀臣的楷模,劉邦能同時擁有三位頂級人才,並且還能駕馭他們,不得不說劉邦不光運氣太好,領導能力也是極強的。蕭何、韓信、張良三人中,韓信的一生最爲傳奇,留給後世的爭議也最多,其結局也最悲慘,當然,戰場上的的風光和太平時的悲劇,讓韓信的一生形成強烈的反差,這就讓世人對韓信的評價褒貶不一。

有人認爲韓信有勇有謀,是完美的將帥之才,也有人認爲韓信智商高情商低,具體表現在軍事才能超凡,但政治智慧低下,只能做亂世梟雄,而不能當太平將軍。這些都是後人對韓信的評價,難免有失偏頗,隔着冰冷的史籍,只能憑藉文字臆想韓帥戰場上的英姿,很難說不帶個人感情色彩。韓信的軍事才能毋庸置疑,但要完整地評價韓信,小編認爲還是得看同時代的人對他的看法。

蕭何說韓信是國士無雙,這個評價很高了,可惜蕭何的這番評價不可全信,因爲蕭何是韓信的伯樂,蕭何在劉邦面前說韓信是國士無雙,難免不讓人懷疑是在給自己長臉。小編比較認可張良對韓信的評價,張子房這個人是典型的智商情商雙全的人才,他從來不對人評頭論足,也不輕易表達自己的感情,張良時刻處於比較剋制的狀態,很難有真情流露的時候。韓信可能是唯一得到過張良評價的人。

楚漢爭霸時期,劉邦被項羽揍得十分狼狽,彭城一戰劉邦糾集五十萬之衆,竟然還打不過項羽手中的三萬人。劉邦盛怒之下放出話,說只要誰能助他打敗項羽,便把關東地區都封給他。劉邦請教張良,張良說自己肯定打不過項羽,但可以推薦一個人,此人便是韓信。張良說“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可屬大事,當一面,濃縮成四個字就是獨當一面,這也是獨當一面這個成語的出處,張良認爲劉邦手下的將領,只有韓信有獨當一面的才能。

後面的事情就不用小編交代了,自然是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接着楚霸王烏江自刎。不過仔細分析,張良這話其實充滿了殺機,在當時劉邦肯定不覺得,但是等待天下已定之時,劉邦便覺得韓信不能留。劉邦一直認爲韓信只是軍事才能超凡,但張良卻說他能獨當一面,豈不是說韓信是文武全才,是跟劉邦一樣的優秀領導人。彭越、英布雖然也是戰功赫赫,但劉邦根本不怕,因爲他知道這兩人都是赳赳武夫,掀不起大浪。韓信則不同,連張良都說他可屬大事,這可是個危險的信號。小編認爲,張良說這話之後,劉邦內心深處必定對韓信起了殺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