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另一邊,在所有朱元璋的畫像中,。張翰在武英殿所見朱元璋畫像, “眉秀目巨,鼻直脣長,面如滿月,須不盈尺”,顯然指的是上文提及的官方標準像。

《大明風華》最近是熱播劇之一,劇情講了什麼沒多少人記住,唯一記住的……是朱元璋那張“盛世美顏”。

該劇改編自蓮靜竹衣的小說《六朝紀事》,講述了明朝初年,孝恭皇后孫若微歷經五帝六朝的傳奇故事。

雖然是改編自網絡小說,但導演信心滿滿地稱,在用“正劇”的標準來製作!

既然時間線從明朝初期開始,那麼自然少不了開國皇帝朱元璋。第一集裏,朱元璋就正式上線。

來看看按照“正劇標準”出現的朱元璋吧。

Are you ready?

請上眼!


別害怕,他不是怪物,他是朱元璋。

只不過這張異於常人的臉,

直接“勸退”不少觀衆。





有人在看到真實的朱元璋後,

直接在微博上開始@廖凡。

電影《邪不壓正》中,

廖凡就因爲側臉

神似畫像上的朱元璋而被調侃。



還有有網友貼出朱元璋的“官方肖像”,並聲稱《大明風華》沒問題!





那麼……朱元璋到底長啥樣??

emmm

能查到的,是“朱元璋”的畫像

就有13個版本

而且這些畫描繪的

是 兩個面貌截然不同的男人!


絕大部分畫像上都是一張怪異的長臉,

雖然他們醜得千變萬化,

但好像又萬變不離其宗,

基本都是額頭、下巴突出,

隆鼻如蒜,拱嘴如豬


明太祖朱元璋坐像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清·《朱元璋像》 民間私藏本


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 乾隆御製本


明太祖真像 國家博物館藏


明太祖真像

這些醜得不帶重樣的畫像裏,

人物的衣着打扮隨便得跟開玩笑似的,

絲毫沒有當朝天子的樣子。

另一邊,在所有朱元璋的畫像中,

有兩幅看起來還算正常的,

畫中是一個端莊的圓臉俊像,

分別呈現盛年和老年時期的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坐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半身像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兩張畫像的朱元璋臉面紅潤光滑,

沒有任何令人產生不適的異樣。

除此之外,

服飾、帽子和麪部造型都是相近的,

且服飾也是符合明代帝王禮制的。

爲什麼一個朱元璋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畫像?還都經過官方認可被收藏進了庫房?

更令人不解的是,爲什麼無論是在博物館還是在民間,朱元璋“醜像”的數量遠遠多於正形像?

以至於大多數人一想到朱元璋,就容易把他跟“芒果”聯繫起來。


好吧,迴歸正題,爲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

活躍於明朝嘉靖、萬曆年間的官員張翰,在其《松窗夢語》一書中,記錄了這樣一段親身經歷:

“餘爲南司空,入武英殿,得瞻二祖御容。太祖之容,眉秀目巨,鼻直脣長,面如滿月,須不盈尺,與民間所傳之像大不類。相傳圖太祖像時殺數人,後一人得免,意者民間所傳即後一人像,未可知也。”

“餘爲南司空,入武英殿,得瞻二祖御容。太祖之容,眉秀目巨,鼻直脣長,面如滿月,須不盈尺,與民間所傳之像大不類。相傳圖太祖像時殺數人,後一人得免,意者民間所傳即後一人像,未可知也。”

張翰在武英殿所見朱元璋畫像, “眉秀目巨,鼻直脣長,面如滿月,須不盈尺”,顯然指的是上文提及的官方標準像。“與民間所傳之像大不類”一句,則透露醜化畫像,當時已在民間流傳。

而明朝“孝陵神功聖德碑”中有這樣的官方描述: “龍髯長鬱,然項上奇骨隱起至頂,威儀天表,望之如神。”

這段碑文,立於永樂年間,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認證。

“龍髯長鬱”,是指長長的鬍子,威儀天表,望之如神說他滿臉威嚴特有氣勢,但後面還有一段稍顯奇怪的文字:脖子後面有塊奇骨,沿着後腦勺直到頭頂。

《明太祖實錄》曾這樣解釋: “上夢人以璧置於項,既而項肉隱起微痛,疑其疾也。以藥傅之,無驗,後遂成骨,隆然甚異。”

大致意思是:有人在夢中把玉璧放在朱元璋的脖子上,讓其脖子鼓了個包,還微微有點痛,後來用藥沒能治好,包也變成了骨頭。

從這些官方史料來看,我們其實很難判斷朱元璋的臉長什麼樣,況且明代的美醜標準也未見得與今天一致,所能確定只有一條——朱元璋的長相異於常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