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張家口玉狗梁村,幾十位村民通過網絡自學,每天早晚在田間地頭練習瑜珈,成爲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 麥圈 攝

23歲的藏族小哥次仁格旦在海拔5200米的珠峯大本營開了一間“帳篷茶館”。到珠峯旅遊的各地遊客都可以用手機支付購買他家的甜茶。 柴程 攝

貴陽和尚坡鴨江寨的紅豔小姐妹在一次火災中被燒傷,貴陽城鄉的一羣熱心人士在網絡上爲小姐妹發起募捐。小姐妹在網友們的幫助下,來到北京接受康復治療。 白繼開 攝

Lianna(右) 3歲時在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的福利院被來自美國費城的家庭領養。2018年5月,她在網上尋親志願者的幫助下,通過DNA比對尋找到了親生父母,並與他們團聚。

鄒璧宇 攝

80歲的胡暉,是烏鎮一位退休的文藝工作者,也是一位新潮老太,會手機聊天,會淘寶,還會開直播。在一羣同齡人當中,胡暉是互聯網新生活的代表。 沈志成 攝

上海的奇奇和妙妙是一對雙胞胎男孩,每週他們都會利用平板電腦在網絡上跟外教學習外語。互聯網讓孩子們的學習變得更加便利。賴鑫琳 攝

浙江在線11月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李震宇 倪雁強)走過盛庭通道,邁入會展中心,穿梭通安枕水石板路,駐足烏村畫廊。一場由100張普通人面孔組成的大型圖片展,會與你不期而遇。

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召開期間,一場名爲“暖——互聯網改變的100張面孔”的圖片展精彩亮相。

這些面孔中,有在海拔5200米的珠峯腳下開帳篷茶館用上網絡支付的店主;有眼睛從10歲起就不再看見,但不妨礙她帶上手機用“聽”出門買東西甚至跑馬拉松的女孩;有年過七旬,依舊風采不減當年的“淘女郎”……如果沒有互聯網,他們的人生可能是另外的模樣。

這些面孔中,電商、三農、創業、公益成爲涉及最多的領域,教育、智慧城市也有多張面孔入選。此外,還有最潮的直播、徵婚等網絡體驗,以及最傳統的魚燈、崑曲、古琴等,一新一舊都在網上和諧共生、相映成趣。

這些面孔中,90後和銀髮族的佔比旗鼓相當。互聯網上,只有觸網遲早的差距,並沒有年齡的鴻溝。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最新統計:至2018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已超8億。互聯網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互聯網給予普通人滿滿的獲得感,我們從中感受到越來越多的溫暖。

本次圖片展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螞蟻金服集團承辦,桐鄉市世界互聯網大會承辦工作委員會、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視覺中國協辦。展覽地點分盛庭通道、會展中心走廊、烏村、西柵景區等4個展區,共展出作品100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