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要有這樣的心量,才能夠得生淨土

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那麼佛性是什麼呢?佛就是覺悟,一切衆生都有覺悟的本性,稱爲佛性。“性”,就是永不改變的意思,即使是在因果中也是永不改變的,稱爲“性”。如麥子的“因”,就是這個“種子”;麥子的“果”,就是他的“麥粒兒”以及麥子的“特性”。

衆生之所以稱爲顛倒,六道之所以常能留客,極樂世界之所以難信難求,修持之所以難以堅持,根本的問題出在生死心不切,老覺得自己善根不淺、聰明智慧;虛用文章,揚揚灑灑;口頭禪機,滾滾滔滔;只求在人天輕鬆享福。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無常一旦到,更向何處躲。

我們要知道,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倘若悠悠忽忽的,失去難得的人身,則上對不住諸佛、菩薩婆心苦意、頭頭救拔,中對不住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導;下對不住一切衆生的期盼之心;甚至是對不住自己的無量生死以來,苦修苦練,直到今日熬出人身,僥倖聞法之功。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專不生安養。”(安養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之所以會淪入娑婆世界,受生死病痛之苦,就是因爲一個“愛”字;我們之所以能往生極樂世界,享清淨無爲之樂,就是一個“念”字。

《阿彌陀經要解》上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低,全由持名之深淺”,千萬千萬牢記此語!一輩子修持淨土,磨破嘴脣,喊破喉嚨,能不能去呢?功效在哪呢?全憑此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