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鞍山主城區的這個黨建品牌爲何大人叫好,孩子也點贊?

近年來,花山區爲解決孩子在學校放學後、家長下班前監管斷層的突出問題,積極整合現有黨建資源,組建了一支以黨員教師、高校學生黨員、轄區離退休黨員爲主體的志願者隊伍,義務承擔起接送、輔導、照料孩子等工作,形成了以解放路街道東苑社區黨委 “快樂四點半”爲代表的黨建工作品牌,構建起學校、社區、家庭三位一體無縫對接的平安樂園,爲孩子們打造第三生活空間。

“快樂四點半”志願服務啓動儀式

搭建“快樂四點半”服務平臺

依託社區黨建“三有一化”工作平臺,解決“快樂四點半”人員、經費、場地、設施需求。

孩子們在社區書屋閱讀 加強陣地建設

利用社區現有資源,將社區內的功能活動室、公共體育設施、娛樂設施等進行整合,區財政投入150萬元建成“健康網絡世界”、“居民大家書屋”、“道德講壇”、“棋趣益智天地”、“遠教加油站”等9個室內活動場所和一個社區文化大舞臺,總面積超2000平方米,滿足學生課餘學習和活動需求。 完善服務設施

依託區域化黨建平臺,得到市關工委、市圖書館、區文體局、東苑小學等共建單位支持,配備了充足的圖書、電腦、玩具、運動器材等服務設施。

引導孩子們綠色上網 配強工作力量

社區黨委與黨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東苑小學黨支部、安工大文法學院黨委簽訂合作協議,長期聘請黨員教師、學生黨員和大學生志願者擔任輔導老師,爲孩子們提供課業及活動輔導。同時,發動轄區“五老”志願者、老黨員等有專業特長的離退休人員,引導他們發揮餘熱,積極爲孩子們提供服務。

豐富“快樂四點半”服務內涵

注重普及知識、激發興趣、陶冶情操,組織開展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提供學業輔導

組織志願者看護和指導孩子及時有效地完成家庭作業,並傳授學習技巧、解題方法等。利用黨員遠程教育終端站點,定期播放紅色電影和科普電教片,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價值觀。同時,積極開展心理輔導、課外閱讀、綠色上網和體育運動,做好學生的身心調節。

在這裏孩子們得到的不僅僅是快樂,還有友誼

開展益智活動

開設手工、科普、才藝表演等課外興趣課程,通過益智、趣味的遊戲設計,讓孩子在玩的時候增長知識,開發智力。知識講座、讀書活動、法制宣傳、體育比賽、科技比賽、安全教育等多種多樣的活動,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激發創新能力,培育動手能力,培養健康人格。

有了大學生的校外功課輔導,家長倍感放心 組織實踐活動

利用學雷鋒日、國際環境保護日、文明創建月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青少年走出課堂,開展慰問轄區孤老、廢舊物品置換、整治小區衛生等活動,培養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寒暑假期間,帶領孩子們開展戶外實踐活動,通過參觀蘇李村葡萄園基地、武警支隊基地、市博物館、市少兒消防教育基地、氣象館等活動,拓寬視野,感受城鄉發展變化,體驗警營文化和科技發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得到鍛鍊和成長。

確保“快樂四點半”服務有序

按照“安全第一,教輔兼顧,娛樂身心”的原則,建立安全、衛生、管理等各項制度,規範工作程序,強化責任意識。 嚴格日常管理

建立了嚴格的管理制度,責任分工明確,做到了“五有”:有街道黨工委委員分管、有社區黨委委員負責、有一支固定的兼職輔導員隊伍、有教學計劃和活動記載、有一套科學完備的管理制度,確保“快樂四點半”學校正常開放、有序運作。

“五老志願者”向孩子們教授歷史典故 強化安全保障

安排專人接送,實行大學生志願者簽到和學生接送制度,每天派3名大學生志願者攜帶“快樂四點半”接送牌到學校門口迎候,以確保學生路途中的安全。制定《 “快樂四點半”工作制度》,對活動室的開放時間以及活動期間的用電、用水等安全問題逐一作了明確,並落實專人進行管理。 加強聯繫溝通

利用QQ羣、微信羣等媒體,建立即時信息發佈平臺,及時向學生家長反饋學生在“快樂四點半”的學習、活動情況。開展小學生身心成長專項跟蹤調研,與學生家庭建立長期聯繫,定期瞭解學生成長情況,解決出現的問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小小的乒乓球桌,上演着精彩的對決

東苑社區黨委“快樂四點半”黨建品牌創辦以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映,獲得了學生、家長、學校的認可和點贊,實現讓“學生開心、家長放心、社區稱心”。

促進“快樂四點半”發展壯大

花山區各社區黨組織積極借鑑東苑社區成功經驗,結合自身條件和實際情況,打造各具特色的關心關愛未成年人課外生活的黨建工作品牌。

西湖花園社區的心理健康課堂

新風社區黨委打造“愛心家園”黨建品牌,爲社區兒童的健康成長、關愛成才提供服務;西湖花園社區黨委創辦了爲社區孩子提供午間就餐、午間休息、課業輔導、文體活動等免費服務的“午間陽光驛站”;梨苑社區黨委聯合紅圍巾公益協會黨支部等共建單位聯合創辦“小候鳥驛站”,爲轄區留守兒童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提供免費服務;珍珠園社區黨委聯合春雨社會工作服務社黨支部聯合開設“小葵花工作室”,面向社區困難特殊家庭兒童提供學習輔導和素質教育等服務等。

供稿:花山區黨建服務中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