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写了前燕慕容氏政权的兴衰,前燕因为慕容皝的精明强干,慢慢走向鼎盛,而最终前燕政权还是没能逃脱一个历史的规律,就是后代继承者年幼,不能亲政,容易被外戚重臣乱政,最终被劲敌苻坚灭国。

作为前秦政权最为强劲的对手前燕灭亡后,第二年,前秦政权迫使前凉张氏集团势力归附,与此同时又消灭了氐族杨氏,攻占东晋的梁,益二州,第五年消灭了已经归附的前凉政权,率兵灭掉代,到公元382年,前秦版图前所未有的辽阔,再加上东北,西北的政权与之结好,唯一的对手就剩下偏安一隅的东晋政权,与前秦政权隔江相对。

五胡十六国是我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一个年代,有几次一个政权的强大有统一全国之势,但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分析其原因的话有很多,本篇文章说的这个政权,符秦政权,强盛时只剩东晋王朝与之敌对,那么符秦为什么会成为一时的霸主?为什么又没能完成当时统一的霸业?符氏,生活在今天大概甘肃秦安县东南一带的氐族部落首领。得益于西晋末年社会动荡的大环境,在各少数民族起兵独立的大势中,氐族符氏迅速拉拢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也扯起了独立的大旗,符洪成为其首领,符洪率部投靠匈奴刘氏政权,刘曜称帝后被分封为氐王,后来发生的我前几篇文章详细说过,这里不多赘述,石勒灭匈奴刘赵政权,符洪就转而投靠了后赵,这一时期,符洪部的军事力量得以提升,公元349年,石虎病死,掌权的冉闵实行的种族屠杀政策,间接的把各族的流民,有生力量逼迫去投靠了符洪,公元350年,符洪被石虎旧将毒死,其子符健即位。符健表面上归附东晋称臣,并率众向西挺进,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顺利入关进入长安,占据了关拢之地,随后,符健宣布与东晋断交,自称皇帝,国号为秦,建立政权后,符健颁布各种政策,鼓励通商,农业,恢复经济生产,使得前秦政权稳定下来,也使得阶级矛盾得到缓和,公元355年,符健病死,他的儿子符生即位,符生对于前秦的政权,并没有带来多大的推动,相反符生生性残暴,大肆屠杀宗亲大臣,搞的前秦内部人心惶惶,到了升平元年也就是公元前357年,符健之弟符雄的儿子苻坚,起兵诛杀了符生,夺取皇位,在苻坚的统治下,前秦政权开始走向强盛。

史书记载;“关拢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这是,苻坚即位治理前秦到灭掉前燕的十余年间,国内的情形,不难看出当时的国内一片欣欣向荣,这主要是因为苻坚统治后,重用王猛的关系,王猛提出的一系列鼓励生产,加强中央集权,控制氐族贵族势力扩张的措施都得到了苻坚的全力支持,从而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也为符秦政权统一黄河流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前秦在苻坚的统治下,统一北方,王猛死后第三年,公元前378年,苻坚觉得时机成熟,开始调兵遣将围攻东晋,苻坚派自己儿子符丕率17万大军围攻东晋襄阳,派部将俱难,毛当率兵7万进攻东晋彭城(今天江苏徐州),淮阴(今天江苏淮安),盱眙(今天盱眙东北),并攻破占领,随后俱难,彭超带领6万继续挺进东晋沿边重镇三阿,在东晋宰相谢安的调遣应对下,成功收复盱眙,淮阴,致使符秦与东晋在徐州以南,淮水以北一带胶着起来。战事进入到了胶着期。

公元383年,苻坚命令全国上下,在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之后命其弟符融为先锋都督,带领慕容垂等率25万人组成先行营,姚苌为龙骧将军,率蜀军东下配合,亲率80多万的军队,浩浩荡荡地从长安出发,与此同时,东晋任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全力指挥与前秦的大战,当时东晋部队共有8万余人,水军5000多人,悬殊的兵力让苻坚思想上轻敌,派遣原襄阳守将朱序前去劝说东晋。朱序向谢石提出,因趁前秦军队未集结完毕,率先发起突袭,一旦突袭成功,便可扭转局势,谢石采纳了朱序的建议,随后调整战术,以攻代守。

谢石当即派遣精兵5000急进前秦先锋部队的集结处,洛涧,并一举大破前秦先锋部队,并水陆并进至此就改变了整个战局,东晋反攻为守,此刻苻坚和符融,率军退到淝水,因为其错误的判断,力排众议,坚决要将部队后撤,等东晋部队登岸时,再将其歼灭,结果这一撤,让本来就不是很团结的秦军将士在经历了一场惨败之后,误信谣言随即大乱,并大肆溃逃,东晋抓住机会,一举大败前秦军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

前秦在淝水溃败,先锋都督符融在溃败中被晋军所杀,被强迫归附和征讨来的各族少数民族首领,趁此机会纷纷起事割据而立。此刻的前秦因为主力在前方被牵制,所以对于这些叛乱无能为力。公元385年,苻坚率领几百骑兵保护妻子家眷出逃长安,被姚苌活捉并勒死,全家无一幸免。与此同时,前秦在北方各地的统治势力纷纷垮台。符秦政权走向没落。苻坚建立的王朝土崩瓦解,北方地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混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