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午袅袅的炊烟似为洞庭湖水面上升腾起的水雾,撒起的渔网抛下的鱼钩、风捋过植物叶片窸窣的声响、猫儿狗儿懒洋洋打呵欠的声音,仿佛会在画家提笔定格的那一瞬间静止,凝结成静态的水墨画。撂刀口村位于的南洞庭湖,是洞庭湖水面最为辽阔、景致最为优美的区域。

潇湘之北,长江以南。 水涨为湖,水落为洲。

洞庭湖如华丽的织锦,如裙袂飘飘的仙女,日夜闪亮。环行洞庭,湿地湖泊,岛屿沙洲,高山平原,竹海茶园,桃源处处,八百里洞庭美如画。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望不到边的芦苇,捞不尽的鱼。

在洞庭湖2800平方公里的水域里,有许多点缀在成片绿色之下的“湖岛”,遗世独立,它们是散落在洞庭湖的珍珠,以一种得天独厚的姿态,与外界保持着神秘的距离感。

撂刀口村便是这样一般神秘的存在。

作为一个自然村,它安静地矗立在湖畔中,只有微风徐徐,鱼儿蹦跳出水面掀起的水花声作陪。中午袅袅的炊烟似为洞庭湖水面上升腾起的水雾,撒起的渔网抛下的鱼钩、风捋过植物叶片窸窣的声响、猫儿狗儿懒洋洋打呵欠的声音,仿佛会在画家提笔定格的那一瞬间静止,凝结成静态的水墨画。

撂刀口村的这个名字如今已经很少叫了,现在改名为莲花村。以前被称为撂刀口,是因为一个故事:相传公元1135年这里是宋代农民起义英雄杨幺活动的中心区域,火热的军训在此,英勇的战斗在此,悲壮的牺牲亦在此。后因岳家军和牛皋追杀杨幺,落难中的杨幺将战刀抛入湖中,当地百姓站在湖边悲愤不已,为纪念杨幺,他们把此地命名为“撂刀口”。

如今,时间已逝,曾经的那一股子决绝的悲愤也早已散去,小岛安逸不被世间琐事侵扰。

由于交通不便且村落保持着原始生态的原因,如今生活在这里的人偏老龄化,多数靠打渔为生。

居住在这的人多数都很佛系,手边的任何一个东西都能拿来用作装饰之用。轮胎、锅等都可以拿来种植植物。

而由于整体居住在这里的人数偏少,遇到旅游淡季,日常煮菜用的铁锅及灶台就如此这般闲置着,这一处略显寂寥的画面,却处处透出候着客人来临的信息。

但由于旅游的热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来这里小住几日,享受远离尘世喧嚣的那一抹清净。

撂刀口村位于的南洞庭湖,是洞庭湖水面最为辽阔、景致最为优美的区域。湖中盛产鲤、鲫、鳙、鲢、鳊、鳜、银鱼、凤尾鱼和虾、蟹、龟、鳖、鳝、鳗、鳅、蚌等百余种水产品,洞庭鱼中最大的是鲟鱼,重达二三百公斤;最小而又最名贵的是银鱼。洞庭银鱼,历史上即颇负盛名。

湖水在芦苇的映照下绿汪汪地流淌,像缓缓漂移的绿洲。烟水蒙蒙,溪流回旋,荡舟于洞庭湖水之中,蒹葭隐鹤临汀舞,菡萏栖鸭逐浪翻。烟渺渺,波浩浩,鱼跃人欢,沙鸥翔集。

所以,来到这座村落,全鱼宴不容错过。

利用腌鱼、咸鱼、小鱼干、鲜鱼,通过烹、炒、煮、炖、蒸、煸、煎、煲等做法,将鱼翻着花儿烹饪,口味既融合了湖南菜最擅长的香辣口味,又能照顾来自各地游客的口味,保持住鱼的鲜味儿。

这对爱吃鱼的小伙伴来说,真的是旅行中不可多得的一个大福利。

传说与古老的植被,让这座岛充满诗意与神秘。这里有最原始的造船手艺、最淳朴的渔民生活,最美味的全鱼宴,还有“洞庭秋月”、“渔舟唱晚”、“渔村夕照”等美景慢慢看。

但略感遗憾的是,撂刀口村即将搬迁,也就是说,这座隐匿于世间有如桃花源一样的村落即将消失,成为人们口中一段传奇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