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浙沪最有文化的城市之一,常熟上榜有点意外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一些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而青史留名的城市。这些城市,有的曾是王朝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为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为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它们的留存,为今天的人们回顾中国历史打开了一个窗口。而常熟 ,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如今遗留在常熟市的曾赵园、燕园、后成立的古琴馆都是彰显常熟文化的一种外化形式。

曾赵园

曾园,原名虚廓园, 中国 清末民初小说家、出版家,《孽海花》作者曾朴的故居。清同治光绪年间,曾朴之父曾之撰辞官返乡,于明代万历年间监察御史钱岱所筑“小辋川”园林部分遗址上营为家园,始于光绪九年,至二十年落成,距今120多年。

曾园有“半城半野,半山半水”、“莲花世界”之美誉。在造园艺术上,最大程度的引虞山胜景入园,水光山色,天开画境。在虞山十八景中被冠以“曾园荷香”美名,每年来这里赏荷的游客络绎不绝。

赵园与曾园毗邻,清同治、光绪年间,园归辞官寓居 常熟 的 常州 人赵烈文官至直隶州知州,得此园后,他与夫人邓廷祯之女邓 嘉祥 及内弟邓家缉共襄园事,将园重加修治,时称“赵园”、“赵吾园”、“赵壶园”。

赵园以水景取胜,景点皆环池而构,参差错落,布局得益。在能静居偶遇 常熟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虞山赭石砚的代表性传承人宗洪兴。向老师请教了虞山赭石砚的相关知识,现场还观摩到刻砚技法。

PS:虞山赭石砚,亦称龙血砚,产于 江苏 省 常熟 市 西北 虞 山东 麓黄公望墓一带,因商周之际 江南 先祖虞仲(即仲雍)葬于此而得名。块石分布在山腰和山麓,大如磨盘,小如拳头。砚石属泥质类岩,石质粗松,经提炼拌胶,能作国画赭石颜料。

燕园

始建于西晋 太康 四年(公元283年)的 常熟 古城,布局于山水之间,方塔园、曾园、赵园、燕园、脉望馆、文庙等古典园林星罗棋布,小桥流水深入街巷百姓家,山 水城 园有机地融为一体,这在 中国 古代城市的规划之中算是一大杰作,也极具代表性。

燕园也被称为蒋园,位于城东的辛峰巷内,清乾隆 台湾 知府蒋元枢所建,是一座极具有 江南 特色的园林,初名“蒋园”,后其族子延清 常州 名匠戈裕良叠石名燕谷而易名燕园,亦有北雁南归之意。

燕园里,青梅坠枝,花木扶疏,步移景换,有燕谷、童初仙馆、赏诗阁、引胜岩、梦青莲花庵等。在这其中,尤以 黄石 假山“燕谷”为最,燕谷是当年蒋因培请了 江南 叠山名家戈裕良以虞山剑门为蓝本,用虞山 黄石 为材,叠成的一座 黄石 假山。所叠假山既有远山之姿,又有层次分明的山石肌理,使假山浑然一体,如同真山幽谷。燕园充分展现出以石取胜的情怀,游燕园,如同走进叠石组成的迷宫,细品石趣,不亦乐乎。

在燕园里, 常熟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花边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谢燕月向我们一行人展示了花边技艺。

谢老师运用超群的技艺,用扣、包、绕、游、切、环、网、抽纱等60多种针法进行花边的制作,引来阵阵惊叹之声。

常熟 花边又称 常熟 雕绣,已有7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著名的手工雕绣抽纱制品之一,也是 常熟 传统的出口手工艺品。

常熟 花边以棉、麻、化纤等织物为原料,运用绣花针进行绣作,常用工艺技法有雕绣、贴布绣、抽纱绣、影针绣、镶嵌绣等。

搜寻小时候的记忆,家里的门帘、杯垫、桌布、沙发垫以及各种遮盖、装饰的作品,都是这花边制品,可以理解为八九十年代潮流的家居装饰风,这花边技法真的是影响了好几代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