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離別的第一天,孩子在幼兒園玩的開開心心,可父母卻一直“提心吊膽”,害怕孩子在幼兒園沒有喫飽,害怕他會受傷,害怕老師不喜歡他。他已經不再依賴父母了,甚至還會和家長對着幹,這可能就是孩子的“叛逆期”吧。

原標題:研究表明:父母和孩子共度的時光只有這幾年,時間到了就要退出

孩子總要學着離開父母,自己長大,然後組建自己的家庭。只是很多家長都不曾想到過,原來和孩子相處的時光只有短短的十幾年。尤其是他上了高中,經歷了高考之後,他們的人生就要由他們自己決定了,所以,父母在不忙的時候,就多和娃相處一下吧!

3歲

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就只有小小的一團,經過父母的小心呵護,他學會了爬、學會了走、學會了說話。當他過了三歲之後,把他送去上幼兒園,看着他小巧卻堅定的背影,父母的心中除了喜悅之外,還會有點小小的心酸。離別的第一天,孩子在幼兒園玩的開開心心,可父母卻一直“提心吊膽”,害怕孩子在幼兒園沒有喫飽,害怕他會受傷,害怕老師不喜歡他。可是放學接孩子時,看見他朝着自己高興的奔跑過來,撲在自己的懷裏,跟你說:“爸爸、媽媽,我想你們了”,那一刻,抱着孩子就像抱着整個世界。

6歲

經過幼兒園的三年接送時光,他已經要上小學了,這代表着他的人生從此開始了,同樣也代表着這是他離開父母的第一步。在幼兒園的那三年裏,他已經習慣了父母不在身邊的生活,而且現在他也非常喜歡去學校,因爲在學校裏除了能學習新的知識外,他還有很多的好朋友,這是他喜歡的生活。甚至,在週末的時候他還會說:“在家好無聊,我想去學校和同學玩”。

12歲

十二歲他上了初中,已經開始住校了,一週或者一個月纔回一次家。他已經不再依賴父母了,甚至還會和家長對着幹,這可能就是孩子的“叛逆期”吧!每當你想幫他做點事情時,他會說:“我自己來吧”,聽到這句話之後,除了覺得孩子長大之外,心裏還會很失落,這是不是說明他已經不再需要我們了呢?

18歲

經歷了“壓力山大”的高考之後,他離開父母去外地上大學了,一年回來兩次。每次在他回來之前,父母總會早早的把家裏的冰箱放滿他愛喫的東西,可是回來打個照面之後,他就忙着和老同學相聚了。從此,父母最不想聽到的話就是“媽,我出去了,不用等我喫飯”。

畢業後

好不容易等到他結束了學業,以爲他會回家工作,結果爲了發展,他留在了遠方,一年也很難回來一次。這時父母最期盼的就是孩子的電話,每次聽他在電話裏說一聲“媽,我過的很好,不用擔心,你們也要保重身體啊”,這樣就滿足了。

父母和孩子能朝夕相處的時間就只有十八年,這連他人生的四分之一都不到,所以請珍惜你們之間的時間,因爲在退出之後,就只剩兒時的回憶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