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記者體驗】護河員 遊客走光了才能下班

淇河邊的“黃馬甲”——護河員

遊客走光了才能下班

記者(穿馬甲者)與護河員賈師傅一起撿拾垃圾。鶴報融媒體記者 苗苗 供圖

【鶴壁新聞網訊-鶴報融媒體記者 苗苗】市民在淇河遊玩時,經常會看到身穿黃馬甲,手拿掃帚、簸箕的工作人員,他們時而撿拾河邊的垃圾,時而勸阻遊客不要點火燒烤,他們就是淇河的護河員。11月7日下午,記者來到淇河邊,體驗護河員的工作。

遊客多時一天能撿十幾袋垃圾

11月7日下午2點半,記者來到淇河國家溼地公園門口,58歲的護河員賈金栓已經在這裏等候。記者換上衣服、拿上工具,就和賈師傅開始幹活兒。

記者沿着淇河步道,邊走邊撿拾垃圾。從淇河國家溼地公園門口到淇河飲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是賈師傅的工作範圍,有1公里長。我們護河員有三大職責:不僅要當保潔員,還要當信息員和宣傳員。”賈師傅說,保潔員就是打掃淇河步道以及周邊的衛生,信息員就是留意淇河邊的情況,遇突發情況及時給上級部門報告,宣傳員就是給遊客宣傳保護生態環境的知識。

有一個煙盒落在路邊的溝裏,賈師傅眼疾手快,跳下去將煙盒撿了起來。另一邊,一團衛生紙掛在坡上的小樹上,記者踮起腳尖,將它夠了下來。“颳大風時,有些垃圾會被吹到很高的地方,我們就想辦法撿起來。”賈師傅說。

走到淇河飲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時,用了半個多小時,雖然當天氣溫較低,但記者已經出汗了,手中的垃圾袋裝滿了垃圾。賈師傅說,夏天遊客多的時候,一天能撿十幾袋垃圾。

勤巡邏是防火的最好辦法

賈師傅告訴記者,如果遊客吸菸,他就會提醒他們不要亂扔菸頭,“現在草都幹了,容易發生火災”。

在淇河步道上,賈師傅讓記者觀察岸邊的草灘,他說:“河邊的蘆竹高,小火苗不容易被發現,得仔細觀察。”一旦着火,對河邊樹木造成的破壞需要好多年才能修復。

如果水源地附近着火會更加危險,很有可能會污染水源,所以要更操心。有一年除夕,賈師傅發現河邊着火了,他趕緊通知附近鄉鎮的防火隊前來滅火。賈師傅說,勤巡邏是防火的最好辦法。

遊客走完才能下班

賈師傅告訴記者,他每天早上8點到崗,等遊客走完才下班。

賈師傅說,護河員除了打掃衛生外,還得保護淇河的生態環境,遇見有人洗車、洗衣服等污染環境的行爲時,要及時勸阻。“前幾年來河邊燒烤的遊客較多,我們勸阻時經常會聽到難聽話,這幾年市民的環保意識增強了,很少有人來河邊燒烤。”

“有人來河邊砍樹我也會及時制止,誰要是動這些樹,我會很心疼,第一個不願意!”賈師傅對這裏的花花草草已經有了感情。

記者在撿拾垃圾時,時常有遊客路過,賈師傅說,淇河環境好,遊客願意來玩兒,越是到節假日遊客越多,他們的工作就越忙碌,等遊客走完才能下班。

記者和賈師傅忙碌到下午6點,淇河步道上已經沒有遊客了,記者和賈師傅便結束了當天的工作。

記者手記

經過半天的體驗,感受到護河員這項工作的辛苦,同時感受到他們的責任很大。走在淇河步道上,時不時聽到鳥兒歡快的叫聲,淇河的生態環境這麼好,離不開護河員。希望遊客在遊玩時支持他們的工作,主動保護淇河的生態環境。

總值班:李宏慶 責任編輯:韓智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