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孫芳) 井岡山,以其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被世人讚歎爲“綠色寶庫”。沿着蜿蜒的山地公路向上,道路兩旁綠樹掩映,清澈的河水緩緩流淌,井岡山的美景呈現在人們面前。居住在井岡山市的人們依靠着青山綠水,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小鎮,整合土地,種植黃桃等水果,在家門口就能賺錢,實現了脫貧致富和鄉村經濟的振興。

大隴鎮案山村村民王根梅在製作當地的特色小喫“涼水”。 中國網 孫芳/攝

王根梅告訴記者,糯米酒一般賣10塊錢一斤,“涼水”一碗3元,每個月光賣“涼水”的收入就有3000元到4000元。“現在的日子過得很舒心。”王根梅滿臉笑意地說。

王根梅提到的特色小鎮位於案山村,現有居民51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戶。作爲曾經典型的“邊、遠、窮”貧困村莊,爲了徹底改變貧困面貌,案山村明確了“民俗、宜居、生態、養生”的發展理念,找到一條符合案山實際的鄉村旅遊發展路徑。

案山村的街道,乾淨整潔,綠樹成蔭。 中國網 孫芳/攝

大隴鎮黨委書記劉濟光介紹說,案山村2015年大力開展脫貧攻堅,在2016年實現了脫貧。案山特色小鎮引入了民間力量,將農戶閒置的房屋進行改造,打造成特色民宿,現在一年的遊客將近3萬人,帶動了村莊的發展。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從過去的不到3000元,到現在的6000多元。

除了打造特色民宿,案山通過創新設計、微調空間、功能再造,把閒置農宅改造成爲時尚咖啡屋,並通過土地流轉租賃,將荒山開發成四季果蔬採摘園,將荒地打造成既可賞花娛樂又可採蓮增收的蓮塘,讓村莊散發出更加獨特的魅力和活力。

今年75歲的案山村村民範愛明在2016年實現了脫貧。“之前我和妻子的收入來源主要是種地,一年最多掙一萬塊錢。”範愛民告訴記者,“現在的日子越來越好,我在村子裏做保潔員,既能賺錢,又可以鍛鍊一下身體。”

案山特色旅遊小鎮建好後,範愛明每個月在村裏做保潔員收入1500元,此外,他還把家裏的土地進行了流轉,每畝土地一年有400元的收入。“我的妻子會種一些小菜,有時間就去賣賣菜。日子比之前紅火很多。”範愛明笑着說。

如今,案山這個小村莊已經成爲了人們鄉村旅遊的最佳選擇之一,得到了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的紛紛點贊,被譽爲“大山裏的蘇蓮託”。

同樣,瑤背村利用自身的自然資源,通過引進誠信經營主體,將招商引資與整合村子裏閒置土地相結合,種植黃桃、獼猴桃、竹蓀等經濟作物,打通了龍頭企業和羣衆利益的共享渠道,實現了企業和村莊的雙贏。2016年,瑤背村引進的挑糧小道生態農業公司,流轉撂荒地600畝發展黃桃產業,安置貧困戶勞動力就業10人。

瑤背村村民趙雲向記者展示毛竹加工產的產品 中國網 孫芳/攝

趙雲今年39歲,她的丈夫在2010年身患尿毒症,家裏因病致貧。現在,她在村子裏的一家毛竹加工廠上班,一天收入80到100元。同時,她還入股了當地的黃桃種植園,一年下來有2000塊錢的分紅。

據瑤背村村支書陳甲輝介紹,除了土地流轉,打造黃桃基地,讓農戶可以參與分紅,瑤背村還對村莊進行了整體改造,改造了廁所、牛棚等,翻新了舊房子,使村子乾淨而美麗,人們的生活環境更加舒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脫貧“摘帽”後的井岡山老區人民依靠着綠水青山,建設着家鄉,以昂揚的姿態奔向幸福小康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