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父親聶榮臻離開自己之後,1935年,聶力的母親張瑞華也因公務需要調離上海,黨組織從安全考慮,決定將年幼的聶力留在上海,與黨組織負責人毛齊華的母親生活在一起。聶帥口中的“福大命大”只是相對而言,其實,在他從事革命工作的早期,還是經歷過不少風險的,而且,在那艱苦卓絕的歲月裏,他與自己的獨女聶力被迫失散整整14年,這份痛苦是常人難以承受的。

聶榮臻元帥,一生耿直忠厚,毛主席曾評價他說:““聶榮臻是個厚道人”,彭德懷元帥也曾這樣評價他道:“榮臻同志是個驢駒子(彭德懷口中的驢駒子指的是北方的毛驢。毛驢喫得少,幹得多,走得遠,能負重。)”,而聶帥晚年曾這樣評價他自己:“我打了一輩子的仗,沒受過一次傷;搞過地下工作,沒被捕過,算是福大命大之人。”
聶帥口中的“福大命大”只是相對而言,其實,在他從事革命工作的早期,還是經歷過不少風險的,而且,在那艱苦卓絕的歲月裏,他與自己的獨女聶力被迫失散整整14年,這份痛苦是常人難以承受的。
1927年廣州起義失敗後,聶帥到香港開展地下鬥爭。在香港,聶帥度過了一段艱苦卓絕的歲月,然而一位秀麗聰穎的女性卻走進了聶帥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溫馨的時刻。這位秀麗聰穎的女性便是張瑞華,聶帥與張瑞華情投意合,迅速墜入愛河,於1928年結爲夫妻。
1930年,張瑞華爲聶帥生下一個女兒,取名聶力。聶力出生1年多後,聶榮臻就因公務遠赴中央蘇區,離開了母女倆。1934年,由於叛徒告密,張瑞華被捕,直到1個月後,才因“查無實據”被釋放。
在父親聶榮臻離開自己之後,1935年,聶力的母親張瑞華也因公務需要調離上海,黨組織從安全考慮,決定將年幼的聶力留在上海,與黨組織負責人毛齊華的母親生活在一起。
從此,聶力開始了磨難的童年,她很早就學會了下地幹活,經常喫不飽穿不暖。更重要的是,沒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誰,有人見她沒爹沒孃,就叫她野孩子。而聶帥夫婦雖然思念着這個女兒,卻因戰亂流離,失去了與她的聯繫,不知她身居何處,也無處尋找。
幾年之後,毛齊華的母親去世,聶力孤苦無依,生活更加艱苦,十三四歲時,她開始在日本人統治的嘉豐紗廠當童工,直至日本投降。
後來,聶力,這個聶帥夫婦失蹤的女兒受到了周總理的關注,1946年4月,周總理派了毛齊華親自去尋找聶力,經過多番尋找,毛齊華終於找到了聶力,此時她已經16歲了。直到此時,聶力才知道自己的父親名叫聶榮臻,母親叫張瑞華。1946年4月16日,在與父母分別14年後,聶力終於回到父母身邊,一家人在淚水與歡笑中團聚。
1993年7月,聶力晉升爲中將,成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位女性中將。多年之後,談及周總理,她感激的說道:“如果沒有周伯伯的關心,我能不能和父母重逢還是個未知數。我永遠不會忘記周伯伯和鄧媽媽給予我的父母般的慈愛與關懷。”
相關文章